“小新(化名)从住院到康复出院历时两个月,从陌生到熟悉,并和各位医生及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受到了医生及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精神,你们的善良与专业让我们深感安心和感激。”这是湖南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住院患儿小新(化名)的妈妈亲手写下的感谢和祝福。
12岁的小新(化名)家住邵阳市洞口县,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两个月前,小新脸上和耳廓出现了紫红色皮疹,伴有痒感,爷爷奶奶以为是冻疮,给小新涂了冻疮膏后,皮疹却丝毫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多,几天后还出现了反复发热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数天后,小新病情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反复高热,皮疹破溃,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咳嗽、肩关节疼痛等症状,考虑其病情严重,1月2日小新转入我院 ICU 治疗,经医生诊断,小新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已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1月6日转入肾脏风湿免疫科。在进行了血浆置换、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等一系列专科治疗后,小新病情逐渐好转,面部皮肤也恢复光洁,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新病情终于稳定出院。
据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张翼介绍,SLE是一种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症状、皮肤黏膜红斑、光敏感,同时还可出现心、脑、肾、肺、血液、神经等重要脏器受累,对全身多系统器官造成损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危害性较大,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30~70/10 万,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育龄妇女,儿童亦可患病。儿童起病占15%-20%,多见于5岁以上,女孩占90%。且与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比,儿童患者病情往往更重、进展更快,且很难在第一时间确诊。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SLE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在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改变,但如果皮疹出现时正好是在冬季这种寒冷季节,发病的时候,易被误认为冻疮,而被忽视治疗。张翼介绍,这种皮疹随着天气的转暖并不会好转,且经常伴有其他的一些临床表现。如家长发现孩子同时出现以下多个症状时,需引起高度重视:如孩子出现发热;乏力、关节肿胀疼痛;颜面部特征性的蝶形红斑;不明原因的免疫学指标异常;血尿和/或蛋白尿等肾脏损害;心包积液等,需及时就医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治。
SLE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虽然目前还没有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控制症状,限制疾病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减少危及生命的风险。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等等药物的出现,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有了更多控制病情的选择。只要坚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定期随诊,狼疮也可以长期稳定控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张翼提醒,由于SLE患者往往伴随光敏感症状,一旦确诊系,患者需在平时做好日常防晒,避免紫外线照射,避免使用一些光敏性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橘子、柠檬、芒果、菠萝等,以避免加重皮肤黏膜症状;其次,SLE患者在使用非红斑狼疮治疗药物时,需有专业医生指导,因为有些特殊药物,可能会加重红斑狼疮疾病的活跃度;同时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