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常德的小康康今年1岁2月了,在出生时家长发现其鼻梁中线靠近鼻尖处有一小凹陷(瘘管),有时会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在他11个月时,家长无意中发现鼻根部出现一肿块,约绿豆大小,后逐渐增大,并出现表面皮肤红肿、流脓,医院诊断为“鼻瘘管并感染”,经过脓肿切开排脓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患儿出院后由于鼻根部左侧近内眦处仍有一大小约0.7*0.7cm的肿物,家长为了能彻底治愈孩子,11月2日,带其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由于病变处在患儿面部,位置比较特殊,加上颌面部CT检查发现其鼻部左侧软组织影及鼻腔内包块,左侧鼻骨部分缺损,并合并脑膜脑膨出等,对手术的风险及难度大大增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黄敏教授多次召集科室医生反复讨论患儿的病情,认为先天性鼻瘘(并慢性感染,颅内硬膜外型) ;先天性鼻缺如(左侧鼻骨部分缺损)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
为确保孩子的安全,最大可能减少术后疤痕对孩子的影响,避免术中及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等风险,由医务部牵头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手术科、放射科、神经外科、骨科等专家进行了全院病例会诊,在经过MDT团队多学科专家评估后,建议为患儿实施鼻正中瘘管并感染(颅内硬膜外型)切除术+鼻骨缺损修补术+鼻内镜下脑膜膨出修补术+左侧颞肌筋膜取出术。由于患儿左侧鼻骨部分缺损,专家们建议鼻缺损处可采用髂骨修补,同时为了保证手术中的精确性,防止手术部位对容貌的影响,手术团队在术前采取3D打印技术模拟鼻骨缺损;11月7日上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麻醉手术科团队经过近2小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手术。
湖南省儿童医院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介绍,先天性鼻瘘管是在胚胎发育期,鼻额突演化为鼻的过程中,两侧鼻内外突与鼻额突融合时,窦道与皮外相通即成先天性瘘管。瘘管位置走向各异,有的瘘管可深达颅腔。属于先天性颜面畸形的一种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直积极从事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先后为唇腭裂、面横裂、先天性耳畸形、先天性耳前瘘管、甲状舌管囊肿、先天性鳃裂瘘、先天性鼻瘘、小下颌等结构畸形患儿进行精准治疗。自2008年以来完成手术6000余台,为患儿实施减免近1600万元,极大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有力推动了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
湖南省儿童医院医护团队也将进一步通过多学科MDT的团队作用,为了孩子的健康持续发力,不断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为患儿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美观的微创治疗,为三湘儿童健康造福。
科室地址:湖南省儿童医院二住院楼12楼
科室电话:0731-8535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