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株洲的半岁女娃周周(化名),耳朵上长有一个小洞,正处于青春期的姐姐,平时也总喜欢挤“痘”,在看到这个小洞后出于好奇,便趁着妈妈不注意就用手挤捏了几下,并挤出少量白色分泌物。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妹妹就出现了发热,耳朵的小洞处也开始出现红肿。妈妈见情况不对,带着周周到当地县医院就诊,但经过治疗后没有明显的好转现象。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转诊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经过医生对周周病史的了解和检查,考虑周周患有“耳前瘘管并感染”并收入疑难综合病房住院进行治疗。
“这个“小洞”老一辈的人把它叫做“仓眼”,认为有这个小洞的孩子是“富贵命”,将来吃穿不愁。实际上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叫“耳前瘘管”,因胚胎发育期,发育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闭合不完全所致。”疑难综合病房医师成念慈介绍。
成念慈提醒广大家长,患有耳前瘘管的孩子切忌随意挤压和揉搓瘘管位置,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引起发炎并发感染;若出现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进行瘘管切除术,避免反复感染。在洗脸的时候,可用清水清洗瘘管周边保持局部清洁,若不小心碰水,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平时尽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引发感染。此外,如果瘘管处出现发痒或流液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编辑: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