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研 促创新:新生儿科成立早产儿课题组
2021/10/18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819
自2021年8月新生儿科正式整合后,为培育科室的科研氛围,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更好的协调推进整个科室的科研发展,科教部副主任仇君协助新生儿科凝练科研发现,抓住早产儿这个优势资源,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成立早产儿课题组。该课题组由新生儿大科主任彭小明担任组长,新生儿科一病区主任李贵南担任副组长,新生儿科医师郭琼担任秘书,儿研所向仕婷老师担任统计学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共21人。
早产儿课题组在9月24日举行了第一次汇报会,各位成员对个人目前工作、学习阶段、个人身份及学历、个人研究方向及意愿进行了自我介绍。课题组负责人即开始督促成员积极阅读文献,并要求每2周提交一次书面总结并存档,每次会议实行严格的考勤。
课题组在10月15日举行了第二次总结汇报会,张榕副主任医师汇报了课题《外泌体mRNA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度,同时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给其他同志带来了许多科研信心与启发。课题组提出,根据各自的职称做出不同的要求,对没有在研课题的主治医师以上的成员,要求2022年必须申报一项以上课题,对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人员要求专培期间完成一项课题,对在读研究生则按研究生培养要求进行。同时对在研课题进行指导和协调解决实行中的困难,以确保课题的如期完成。对拟申报的课题进行指导,对暂时还没有课题的成员,先加入到相关课题中学习,以此来达到提升科研水平的目的。
课题组后期将根据在研课题的方向划分成多个科研小组,坚持每2周组织一次学习和科研工作汇报会议,同时也欢迎感兴趣的非课题组成员旁听。每次会议除固定有研究生文献阅读汇报,还包括成员文献总结分享,主题讲座,科室在研课题开展情况和拟申报课题准备情况的汇报等,督促大家相互学习探讨,寻找更多新的科研思路。同时采用“传-帮-带”的协作模式,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老师的带领年轻医生,在科研路上一同加速前行。
最后,希望课题组的成立可以为大家发掘更多的研究方向,不断强化科室的总体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