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首例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通过家庭呼吸机回归家庭
2021/06/07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507
5月27日,在我院早产儿监护病房里,孕26周出生、体重800g的早产儿瑶瑶(化名),由于一直无法撤离呼吸机已经住院长达320天,是我院NICU首例通过自备家庭式呼吸机出院的早产儿。
瑶瑶自2020年7月11日早产出生后,在衡阳市当地医院新生儿科治疗32天,8月12日因仍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我院新生儿科继续治疗。入院后诊断重度BPD,患儿呼吸机参数高,氧浓度达到100%,胸片提示肺部病变重,呈现明显的囊性病变。早产是导致BP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患儿合并围生期感染、动脉导管未闭。管床医生根据病情考虑患儿很可能需长时间呼吸机支持治疗,并详细告诉家属治疗风险及预后,家属表示理解。
2020年12月,瑶瑶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无创呼吸机了,为了更好的帮助瑶瑶早日脱离呼吸机,医务人员在认真评估患儿病情后,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考虑妈妈身体不适,由爸爸完善新冠检查结果阴性、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和体温监测正常后,进入病房进行袋鼠护理。每天穿干净、宽松的衣服,让瑶瑶裸露的趴在爸爸的胸腹部。当爸爸通过持续性、长时间皮肤接触及语言交流时,即使是插着气管导管的瑶瑶,每次都非常安静的躺在爸爸的怀里。在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爸爸学会了给宝宝按摩、搂抱、拍背、清洁皮肤等护理,瑶瑶的病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
住院后期,爸爸需要去工作,并筹备瑶瑶的医疗费用。换成瑶瑶奶奶在医院进行了4个多月全天的家庭式参与护理,瑶瑶体重达到10多斤,不适合开展袋鼠护理。在共同努力下,4月14日瑶瑶撤离了无创呼吸机改了高流量给氧。并且,通过吞咽功能障碍和呼吸的康复训练,还学会了独自喝奶,不再需要胃管鼻饲。随着瑶瑶一天天病情的好转和长大,也为了方便治疗减少经常往返长沙的奔波,瑶瑶的父母提出想转诊回当地医院治疗,但由于瑶瑶的情况不适合继续在新生儿科住院,孩子需要的应该是早日回归到家庭,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和帮助。科室庄严主任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里,见证过国外很多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早产儿在家自备呼吸机给氧,更有利于孩子的日后成长。科室主任反复与父母沟通并建议瑶瑶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在家庭呼吸机的支持下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回归到家庭。最终,瑶瑶的父母接受建议,并联系呼吸机工程师连接呼吸机设备,同时与监护仪进行试用监测,在病情稳定、监测有效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出院。
随着现代早产儿胎龄越来越小,且病情程度重、住院时间长,重度BPD患儿长期不能脱氧已成为治疗的难点和热点,使用家庭呼吸机进行后续支持可得到有效解决,亦是未来可普及该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出院对瑶瑶而言并不是治疗的终结而是代表着新挑战的开始,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认真、详细交代家属回家后的注意事项:正确的病情观察、呼吸机氧流量调整、监护仪报警的识别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等,并告知了科室电话,有特殊情况可及时联系。在责护和医生护送瑶瑶下楼时,对这一天的到来,期盼己久的奶奶不善言辞地对医护人员说,“真的太谢谢你们,辛苦你们了!”。出院24小时后,管床上级医生通过电话随访得知瑶瑶在家庭式呼吸机使用下生命体征平稳,期待她能健康成长!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