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综合一科:“马尔尼菲”为何找上他
2021/03/25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345
株洲茶陵县3岁的男孩康康(化名),2月中旬因反复发热、咳嗽、腹泻、皮疹,发现转氨酶升高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3月5日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住院治疗。科室人员组织经过在查阅相关文献后、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反复排摸、反复甄别,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对照该患儿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重点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在多次复核血培养结果后,明确其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同时基因检查结果提示:免疫缺陷病(STAT3基因变异)。
原来康康免疫力低下患上了一种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经治疗,3-24日患儿体温正常咳嗽逐渐好转。在病情稳定后已给予出院,继续按疗程给予抗真菌治疗。出院时,患者和家属对湖南省儿童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急诊综合一科范江花副主任医师表示,马尔尼菲青霉又称马尔尼菲篮状菌((penicillium marni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发生于儿童更为少见,多见于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较多或HIV阳性宿主或免疫抑制宿主,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少见,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死亡率高,极易误诊。早期行肺部CT检查有助于临床判断。真菌感染后会变为酵母型并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播散,这也是临床易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血液系统受累出现三系或两系减少的原因,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
传播途径: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传播途径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吸入空气中的分生孢子和直接接种是可能的传播方式。
易感人群:多感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长期接受类固醇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
马尔尼菲青霉菌临床表现
(1)皮肤及黏膜表现:约40%-80%的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包括脐凹样皮疹、丘疹、 结节、坏死性丘疹、痤疮样病变、毛囊炎和溃疡,其中脐凹样皮疹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喉部肿块和(或)粘膜溃疡、多个颈部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内窥镜检查发现咽喉部溃疡 和(或)肿块。下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3)消化系统表现:病变范围可上至食管,下至结肠。胃肠道症状较为常见。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有腹痛、腹胀和腹泻,部分患者出现便血或柏油样便,此外可伴有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4)淋巴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等。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