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宝宝呼吸困难1个月,竟是被血管瘤“锁喉”
2021/03/23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011
3月8日中午,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1名三个月大营养不良的孩子,据孩子母亲介绍:宝宝喉鸣、呼吸费力、喝奶减少已有一个月之久,慕名来到我院呼吸内科就诊。
入院时,患儿呼吸急促,喉鸣明显,值班医生张瑾立即查看患儿,告知责任护士李礼立即给患者吸氧、氧气雾化等对症处理。张医生详细询问家属病情后,考虑到孩子病程已有一个月之久,症状严重,病情复杂,立即请示上级医生段效军副教授。段效军副教授查看患儿,发现孩子喉鸣明显、呼吸困难,经吸氧、氧气雾化后未见明显改善,且其左侧中腹部有一大小0.5cm*1.0cm红色包块,突出皮肤,考虑到孩子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但孩子家长辗转多家医院,已做诸多检查,不愿继续检查。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刚下门诊的呼吸内科主任陈艳萍教授回到病房,段效军副教授向陈教授汇报了孩子的情况,陈教授立刻带领科室医生、刘花艳护士长、李礼责任护士一起进行大查房。大家相继讨论后,综合考虑孩子为气道发育异常引起梗阻的可能性较大。陈教授仔细查看患儿,并耐心地向家属解释下一步检查的必要性,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患儿的病情以及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家属同意立刻完善颈部+胸部CT增强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段效军副教授立即联系放射科,为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紧急行CT增强检查,CT结果显示患儿约平C6处气管右侧旁有斑片状强化影,颈2-7椎体发育较小。
8日下午五点,患儿达到了手术要求的禁食时间,呼吸内科纤支镜介入团队为患儿实施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发现患儿气管粘膜红,气管严重受压,声门下右侧壁重度狭窄,介入团队敏锐地意识到:患儿左侧下腹部存在红色包块,声门下血管瘤压迫气管引起狭窄的可能性极大。考虑患儿病情危重,立即启动耳鼻喉科、放射科、皮肤科等MDT团队集中急会诊。综合MDT团队专家意见:患儿CT提示气管内异常强化病灶,结合病史考虑声门下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普萘洛尔内科保守治疗,如效果不佳再考虑介入栓塞治疗。专家们特别强调: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及支气管痉挛等情况。责任护士每天准时分好药片给患儿服下,服药后一小时为患儿测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医生和护士重点关注患儿病情、耐心地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未出现不良反应。5天后,患儿喉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奶量也明显增多。辗转多家医院,病程历经一个多月的患儿家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呼吸内科医护团队及MDT团队为患儿量身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最精心的护理举措,给出了高度评价。
目前,湖南省儿童医院已组建多个MDT团队,开展了多学科联动门诊。其中呼吸内科牵头组建儿童过敏性疾病、慢性咳嗽、纤支镜介入等MDT团队,并设有儿童哮喘门诊、儿童过敏性疾病MDT门诊、慢性咳嗽MDT门诊等,成立湖南省儿童慢性病管理中心,构建了儿童慢性病长程管理平台。呼吸内科诊疗团队不仅对儿童呼吸道的疑难危重病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开通了疑难危重症患者从看诊、检查、住院等一站式便捷的诊疗模式,缓解了慢性病及疑难病患儿就医难的困境,造福了广大三湘儿童。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