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理念初探索 助力复杂先心术后新成效
2020/11/02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857
刚出生即被急救车接送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紧急救护的辰辰,经过为期56天天“生死一线”,今天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辰辰一出生即出现面色紫绀,一直靠输氧维持血氧饱和度,紧急送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经积极监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顺利实施了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经术后监护、规范化诊疗,辰辰病情逐渐稳定;因辰辰年龄小、体重轻、且术后重建的肺动脉扩张以及新主动脉后移,有导致气管受压狭窄等可能,造成患儿呼吸困难,肺炎反复等情况,心血管内科陈智主任医师提出辰辰需要心脏康复,随即辰辰进入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针对辰辰的特殊情况,心脏康复小组为其定制了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管床医生每天早上查房时会根据辰辰的心功能评分,运动耐量评分等与治疗师一起制定辰辰一天的运动方式(如协助侧卧位、协助翻身、床上俯卧位抬头训练、新生儿抚触等),运动量和运动时长。接下来责任护士会教辰辰妈妈今天的运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并定时督促和检查。妈妈说辰辰最喜欢的就是俯卧位通气了,每次只要一翻身趴在床上,小辰辰就会舒服的睡着,有时候还会笑一下,好像做了特别的美梦。经过为期56天的诊治和康复训练,辰辰在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监控下,尝试脱离氧气时间达30分钟,且脉搏血氧饱和度能一直维持在95%左右。标志着辰辰的肺部情况明显好转,婴幼儿复杂先心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取得初步成效,迈上新的台阶。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指主动脉与肺动脉位置互换,主动脉接受体循环静脉血,而肺动脉接受肺静脉氧合动脉血的一种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0.3‰,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若不及时治疗,约90%的患者在1岁内死亡。患儿术后需要多学科团队一起做好心肺功能监测、营养、运动、生长发育等全面、系统、专业、细致长程管理,从而改善患儿心脏功能和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干预措施,通过对健康教育,健康行为调整和运动训练等,有效降低心脏术后患者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为了积极响应2030健康中国号召,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与流程,为儿童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心血管内科将以学科发展为抓手,立足体系建设,聚焦儿童心脏专病诊疗,整合多方医疗资源和先进技术,开创信息共享、分级诊疗和区域协同并举的新模式,旨在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各界专家团队协同发展的多学科服务新举措,推动儿童心血管病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一体化管理,促进全程心血管生命链条的构建和优化。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