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2科:2岁男童误服管道疏通剂造成重度灼伤
2020/09/01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4464
PICU2科病房外,每次看到医生拍来的照片,西西(化名)一家人都会心生崩溃。一切起源于几天前的一个意外。
据西西家属回忆,8月27日,爷爷刚刚拿回网购的管道疏通剂放在桌上,此刻电话铃响起,就在爷爷接电话的一眨眼功夫,2岁的西西拿起桌上的管道疏通剂吃进了嘴里。瞬间,强烈的刺痛下,西西大声哭喊,慌乱之下,家人赶紧用清水给西西冲洗口腔,殊不知,结果病情更严重了。接诊时患儿的嘴唇、口腔,明显发黑、肿胀、部分粘膜脱落溃烂,口唇已经很难开合,只能保持张开一个横指的大小,发不出声音,更别提喝水进食了。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入院后急诊给西西做了胃镜,发现西西的口腔、咽喉、食管及胃体部位粘膜已明显发黑、肿胀。一种叫"氢氧化钠"的强碱剂,无情地沿着他的口腔、咽喉、食管腐蚀,造成Ⅲ度灼伤。
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遇水时可通过释放热来腐蚀污渍、破坏直到溶解堵塞下了水管道中的油脂、剩饭、果皮、菜叶、毛发、纤维、布条等相关有机物。
儿童好奇心强,误食等情急之下,缺乏专业急救知识的家长,拿来清水让孩子漱口或口服。强碱在清水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热,造成孩子口腔粘膜及食道等消化道大面积腐蚀灼伤。因此,用清水冲洗这个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西西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省儿童医院PICU每年都会救治多例误服强酸强碱烧伤、误吞纽扣电池烧伤的孩子,部分严重的孩子急性期可能出现休克、感染及消化道穿孔,严重的患儿后期可能还需要进行食道重建。其他像误服洁厕剂、消毒剂、磁力球、硬币等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眼下正值暑假,儿童在家活动的时间变长,这类意外伤害的情况更是频繁发生。
在此提醒家长们:家中的清洁剂、药物要放好,盖子盖紧,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药物不能和饮料或零食放在一起,最好放在固定的药箱里,并且锁起来;家中的灭蟑药、灭鼠药等有毒的药物更要放好,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家长在看护幼儿时,一定要让孩子远离危险物品,大孩子应给予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一旦误服不幸发生时,家长处理很关键:误服药品种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误服强酸强碱时,家长应给孩子喝大量的纯牛奶、鸡蛋清或纯豆浆,这样有利于发生蛋白反应,从而消耗掉部分强酸强碱。误服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时,例如降压药、镇静药,在家长发现时要及时催吐,比如刺激孩子咽部,呕吐排出药物,并尽快送去医院。当孩子出现抽搐、昏迷时不要催吐,以免发生窒息。家长简单处理后一定紧急送医,寻求更专业的治疗。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