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二科:特殊时期,别让你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
2020/02/10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561
2岁多的小男孩,源源(化名),因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疑胃肠型感冒予药物治疗,回家后源源呕吐加重,家长再次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平片示:消化道异物。2月6日凌晨,家长为求进一步诊治急诊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
入院后,照片提示消化道异物(磁珠)致肠梗阻,且家长不清楚磁珠吞入时间,医生决定立即急诊手术。患儿于入院当日急诊行了消化道异物(磁珠8颗)取出、肠穿孔修补术。医生探查腹腔:见小肠广泛扩张,磁珠位于回肠末端及空回肠交界处肠管内,相互吸引后形成内漏,且大段小肠疝入形成梗阻。取出8颗磁珠后可见距回盲部15厘米及空回交界处肠管共2处直径约0.5厘米大小穿孔,所幸无明显肠管坏死。取出磁珠后对穿孔进行了修补,手术圆满成功。
源源妈妈说她并不清楚孩子何时吃过磁珠。术后,看到从孩子肠道内取出的磁珠,源源妈妈才回想起来,邻居家有个哥哥,有这种磁珠玩具,源源经常和邻居家的哥哥一同玩耍。可何时吞食磁珠,妈妈表示并不知情。回肠末段的小肠和空回交界处的小肠因为磁珠相互吸引之后形成了内瘘,若不是因为有大段小肠疝入引起梗阻出现呕吐症状,家长还不会重视。
这种磁珠就是市面上出售的巴克球,巴克球为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绝非宣传的“益智玩具”,它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的造型。巴克球因颜色鲜艳,直径5毫米左右,让不少小孩将其误当成糖果。误食巴克球会引起胃肠穿孔或是肠梗阻。磁珠误吞一颗其实并不可怕,就怕多个磁球一块误吞。比如说它在胃里一个、肠管这段一个、那段一个,多颗磁珠会因为吸力的相互吸引,造成胃肠壁的穿孔或梗阻的现象,一旦特别严重或者耽误病情,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会危及生命。
普外二科每年要接诊近30例因消化道异物需要手术的患儿。其中,最常见的异物是磁珠、枣核、瓜子壳、硬币、头发、电池等。孩子误食以1到5岁的孩子居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感官敏感期,他们喜欢用嘴“品尝”世界,因此家长要多留心,防患于未然,将一些容易塞进嘴里的小物件、危险有毒的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同时教育宝宝不要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类似巴克球的“玩具”最好不让孩子接触。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