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关注医院公众号
分享
医师报:强学科 走一线 | 田彧与她“天下无眼病”的未竟之梦
2025/10/30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48


在儿童眼科,总萦绕着两种声音:家长焦急的问诊,和孩子们懵懂的应答。在这里,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主任田彧见过三天大婴儿眼底的危急信号,曾在手术台上因发现隐藏的肿瘤而后背冒汗,也在多年后收到患者即将大学毕业的喜讯。


从承诺“陪着孩子长大”,到推动多学科联手破解疑难,从扎根科研突破儿科眼科困境,到带着技术走遍三湘四水,田彧始终在做一件事:把儿童眼病诊疗,从“治一次病”拉成“护一生”的长卷。而支撑这份坚持的,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要守护的不只是一双双眼睛,更是每个孩子的光明未来。”


揪心、遗憾、温暖


田彧常常对患儿家长说:“我会陪着孩子长大,看着他们结婚、生子。”这并非一句安慰,而是一种学科理念的写照:把儿童眼病的诊疗,放进一生的长链条去理解。


不久前,一份来自联盟医院的求助,让她与一个三天大的新生儿产生交集。因新生儿被怀疑眼底异常,田彧远程会诊后,认为病情危急,建议紧急转诊。当孩子出生第六天出现在长沙时,检查结果让人心揪:1300度高度近视,还合并软腭裂。“我让家长摘下口罩,才发现母亲做过腭裂手术。”田彧当下有了初步判断,随着进一步检查,遗传疾病的线索逐渐清晰,孩子最终被确诊为Stickler综合征(遗传性进展性关节-眼病)。


孩子的眼病只是表象,背后还藏着喂养困难的隐患,未来甚至可能面临听力下降、脊柱侧弯的挑战。这一次,治疗方案不再是眼科的“单打独斗”,新生儿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迅速联动,共同为孩子制定长期干预计划。


类似的场景,在眼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曾有个两岁半的孩子,因斜视被家长带到医院,手术中田彧却意外发现,孩子不仅有白内障,还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稍晚一步就可能危及生命。“当时手术室里,我后背一下子就冒了冷汗。”她至今心有余悸,如果当时只专注于处理白内障,几个月后复诊时,肿瘤或许已经布满眼球。万幸的是,病灶发现及时,如今孩子病情得到控制,眼球与生命均得以保全。


但医生并非无所不能。在一次义诊中,一个因车祸致盲的10岁女孩,安静地坐在田彧腿上,轻声问:“田阿姨,你能不能让我看得见?”那一刻,田彧突然语塞,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当时我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特别失望。”


正是这些或揪心,或遗憾,或温暖的瞬间,筑牢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的学科根基:一边是高精尖的技术与设备托底,另一边是医生对患儿的共情与责任。也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科室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无力感与突破口


眼科本就是高度依赖设备与技术的学科,儿童眼科更是难上加难:孩子不会准确表达病情,眼球结构又处于发育阶段,对诊疗技术的精细度要求更高。田彧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医疗领域,原地踏步就是后退。


可现实困境摆在眼前,儿科领域长期面临“投入少、发展慢”难题。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用的抗VEGF药物早已纳入医保,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同类药物,至今仍需自费。“对这些孩子来说,打一针可能就改变一生的命运,可这笔费用却成了很多家庭的拦路虎。”这份无力感,成了她推动科研突破的动力。


近几年,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扛起了多项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团队深入探索遗传性眼病的发病机制,攻坚高度近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尝试用组学技术解析Stickler综合征的病理,寻找精准治疗的靶点;还在AI影像早筛等方向不断试错创新。田彧有个朴素的愿望:未来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例,只需上传一张眼部影像,就能收到AI智能预警,再加上专家的远程指导,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眼科诊疗服务。


科研之外,人才是支撑学科走得更远的另一根“支柱”。田彧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导中国最早一批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体系。彼时国家尚未出台住培统一标准,她和团队四处取经,参考耶鲁大学的培养模式,从“标准化病人”的沟通训练,到“三明治式”的反馈教学(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最后给出改进方向),逐渐摸索出一套“同质化培养”的路径。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在大基地看够足够多的病人,才能真正理解疾病。”更重要的是,住培让她意识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不仅是技术,还有沟通与信任。“凭什么一个家长见你十分钟,就要把孩子的命交给你?只有真诚,才能赢得信任。”


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后,她把这一理念植入到学科建设:一边搭建人才梯队,把住培的规范化标准迁移至科室;一边依托“湖南省儿童眼视光与小儿眼病联盟”,带着团队“沉”到基层,每年两次赴郴州、娄底、岳阳等地市讲学,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线上培训,把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理念送到基层医生身边。


她说,她要带着眼科,走遍湖南的三湘四水。


从治病到“治未病”


回望从医之路,田彧说,最让她骄傲的不是拿了多少奖项、突破了多少技术,而是看着一个个小患者长大成人,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个来自海南的孩子,5岁时因罕见病导致视网膜脱离,从此每年两次飞越海峡,来长沙复诊。如今这个孩子快要大学毕业,有了女朋友,还计划着婚前做一次基因检测,为未来的家庭做好准备。“这就是医疗的意义,也是陪伴的意义。”田彧说。


这样的陪伴也延伸到公益活动中。科室连续19年为盲校的孩子义诊,帮他们规范验光、配眼镜,尽最大努力改善他们的视觉质量。田彧说:“哪怕只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所有的付出也都值得。”


展望未来,她的目标是把学科建设推进到“治未病”。目前,科室已实现对胎儿期确诊先天性白内障的干预:有3名这样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时间就接受了手术,为后续视力发育争取了关键时间。田彧甚至设想:未来能否在胎儿期完成手术,再放回母体?尽管眼下这还停留在构想阶段,但科研的每一步突破,都让她真切看到实现的可能。


更现实的希望,则寄托在基因治疗与AI诊断上。田彧知道,眼科是最适合开展基因治疗的领域之一,“因为80%的遗传眼病都属于单基因疾病,只要找到致病基因,就有精准干预的可能。”在她的构想里,未来的儿童眼科将打开一扇更大的窗:从胎儿到成年,从筛查到康复,全链条守护视力,让更多孩子看见光明。


“我的梦想是天下无眼病。”田彧的话很轻,却藏着沉甸甸的责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A1MDkxMA==&mid=2651485523&idx=1&sn=2fb42127723cf9b7b19925c45841e598&chksm=8499ede2b3ee64f4c2fe700bc5bec81c10750b7a9b2099cbaa81d1d58d56730aa1044b345e6d&cur_album_id=4140291496492810242&scene=189#wechat_redirect



媒体聚焦
湖南日报:湖南这家医院成立细胞治疗中心,专攻儿童重大疾病
湖南日报10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周顺通讯员朱晟邓亚飞)儿童危重症、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而以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治疗技术为攻克这些疾病带来了新希望。10月27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成立细胞治疗研究转化中心,标志我省儿童细胞治疗领域迈入发展新阶段。作为前沿新兴领域,细胞与基因领域的研究探索备受关注。《湖南省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为省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规范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成立细胞治疗研究转化中心,既是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又能为疑难危重患儿带来生命的希望。”揭牌仪式上,该院党委书记梁松岳表示,中心将秉持“临床问题导向、科
2025-10-30
湖南日报:一站式解育儿难题!湖南儿童健康集市开锣,千余家庭这样“充电”
“不用带娃跑医院就能一站式解决育儿疑问,还能学到知识,这样的活动太实用了!”10月24日,市民肖女士在湖南首场儿童健康主题特色集市上分享着参与体验。当日,湖南儿童健康集市暨青少年儿童“减盐减油”主题活动在长沙开市,同期举办湖南省儿童医院第四届“大家讲科普”能力大赛总决赛。这场集健康服务与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活动,吸引近千市民沉浸式参与,累计服务超千人次,现场发放健康科普资料3000余份。12个“生肖宝藏摊位”,覆盖儿童健康全场景服务本次活动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牵头打造,紧扣国家卫健委“2024-2027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要求,结合我省“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部署,以“童享康乐,育
2025-10-30
中国日报:第八届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论坛在长沙开幕 发布《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宣言》
中国日报10月19日长沙讯10月19日,由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联盟与湖南省儿童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论坛暨第九届潇湘儿科国际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本次论坛以“开放、创新、共享、发展”为主题,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儿童健康公平与创新,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儿科专家、医疗机构代表,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Ipokrates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共同参与。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梁松岳表示,医院作为全国唯一儿科援外培训单位和“一带一路”妇幼卫生示范培训基地,始终致力于将中国儿科经验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以“适宜技术适配”“全链条人才培养”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公平”与“可及”。本届论坛的重要成果
2025-10-30
中新网:《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宣言》发布
中新社长沙10月19日电(向一鹏)第八届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论坛19日在长沙开幕,正式发布《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宣言》。本次论坛以“开放、创新、共享、发展”为主题,聚焦全球视野下的儿童健康公平与创新,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儿科专家、医疗机构代表,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参与。上述宣言由“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联盟”牵头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主导制定,紧扣全球儿童健康治理痛点,提出推动适宜技术普惠共享、共建儿科标准与指南、加强人才协同培养、深化科研创新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五大核心行动方向。自2018年成立以来,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联盟始终以促进儿童健康国际合作为使命。当天,老挝、乌兹别克斯坦、
2025-10-30
医师报:强学科 走一线 |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走进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生死战场”
两个月“福宝宝”闯过鬼门关一个春天的夜晚,急救电话划破宁静。基层医院传来焦急的求助:一个仅两个月大的毛毛(湖南方言,婴儿)生命垂危。当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主任张新萍教授带领转运团队抵达时,孩子已处于休克状态,血压低到几乎测不出,全身状况极差。随行医生在电话里的声音紧绷:“主任,孩子可能撑不过转运路途。”“原发病因是什么?”“高度怀疑胃肠道问题——腹部膨隆如鼓,肠鸣音消失。”张新萍心里一沉。两个月的婴儿,这种情况需要立即手术。但当地医院没有能力为如此小的生命开刀。放手一搏。这是唯一的选择。转运路上,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孩子的肚子越来越胀,循环系统濒临崩溃,脑功能也开始受损。救护车里
2025-10-30
医师报:强学科 走一线 | 朱光辉:守护孩子站立的人生
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朱光辉教授的手机里,存着不少患者发来的照片和消息。最触动他的,是一张大学毕业照。照片中的年轻人身着学士服,笑容灿烂——他来自湖南娄底新化县,曾是一个因脑瘫只能爬行上学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做医生的意义。”他说,“不只是治病,更是给孩子们一次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从医二十余载,朱光辉带领团队将两块儿童骨科领域的“硬骨头”——发病率仅1/30万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病因复杂的儿童脑瘫肢体畸形——打造成科室两张闪亮的“国家级名片”。他们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熟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改写了众多患儿及其家庭的命运轨迹,让许多原本面临截肢或终身被困在轮椅上的孩子,获得了站立、行走乃至奔跑的权利。攻
2025-10-30
医师报:强学科 走一线·院长篇 | 肖政辉: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事
成功救治国内首例人禽流感患者、为出生仅15天的胸腹腔复杂联体多脏器畸形新生儿实施分离手术、给全国95%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提供诊治……湖南省儿童医院在儿科医疗领域屡破难关。2025年9月1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肖政辉接受《医师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要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从基础质量、服务水平、核心技术、科研能力四方面持续发力,朝着‘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社会赞誉’的国家儿科医学高地迈进”。“湖南省儿童医院1987年6月1日建院,正好是六一儿童节,是一个特别好的日子,建院30多年经历了4个阶段。”肖政辉介绍,起步阶段,首任院长赵祥文教授从湘雅过来筹建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基础阶
2025-10-30
新华社:世界精神卫生日 早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给不良情绪创造“疏导口”
新华社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帅才)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对家长而言,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在于“早发现、会应对”。心理专家提醒,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心理免疫力”,日常关注与理解,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识别不良情绪,通过家庭干预、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医师胡文静介绍,近年来,医院收治的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儿童有所增加,其中部分青少年儿童出现了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沉迷手机等问题。有一些家长并没有及时识别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抑郁倾向”当作“矫情”,把“多动症”视为“调皮”,把“手机依赖”归因于“叛逆”,
2025-10-30
全天咨询:0731-85356114 院间转运:85600965 值班电话:85600908 健康体检:85356161
医院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梓园路86号 邮政编码:410007
微信服务号
患者满意度调查

©1985~2021 WWW.HNETYY.NET 湖南省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1013号 |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