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大医院看病流程的人,都知道没有“等”的耐心可不行。挂号处排成的长龙还要转个弯,需要等;到诊室门口候诊还得挨个看,需要等;去交费、做检验、检查项目,需要等;再要等着检查结果出来,那就更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殊不知,此时医生也在陪着你等——报告出不来,接下来的诊疗计划肯定“难产”了。
湖南省第一张门诊诊疗卡在省儿童医院诞生
2004年,是医院主推的“优质服务年”,通过一年的努力,湖南省儿童医院数字化的进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04年8月26日,我省第一张门诊IC卡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投入使用,这是继医嘱计费系统后医院HIS、LIS、PACS、RIS开始的全面组合,也是门诊医生工作站将医院传统的医嘱及计费向门诊的延伸,使病人病历诊断的电子化。以前到医院看病,不管是挂号、收费和各种检查登记都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来重复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申请(收费)项目信息上。而现在,您只要拿一张印着湖南省儿童医院吉祥物“鲵昵”的“健康诊疗卡”,在门诊大厅的咨询服务台前做一次登记,以后无论是挂号还是各种交费、检查登记,您只要轻轻一刷卡就什么事情都OK了。结合“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应用,这张诊疗卡里还含有病人基本的个人信息和到医院看病的所有经过、诊断、用药、检查资料在内的各类信息,可以说是宝宝的一张“健康身份证”,毫不客气地抛弃了所有的重复输入,效率提高更是显而易见。用上诊疗卡,或许眼前的医院会突然变得那么陌生,现在找医生看病,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刚刚出道的青年医生,第一件事不是问病情,而是要这张卡。把卡从读卡器上刷过之后,才开始询问患者的病情。来到化验室、放射科这里的医生也仍然会说同样的话:“请交卡”。做完全部的检查后,你只需要乖乖的回到诊室外面等待医生的传唤,接着还是得拿着卡去交费、取药。“现在,我们可能还做不到让病人完全不等,但是我们绝对有能力应用数字技术,搭建起网络技术平台,把患者看病等待的时间缩短到最少”,院长祝益民如是说。
传统的就医过程中,患者总要等着取到报告,再返回医生那里看病,来回折腾是常事;即使是在医院住院,等辅助科室送来报告也会耽误不少的时间。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影像检查、检验报告的网络传输解放了患者,也方便了医生。放射科、检验科、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都是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检查还是检验,无论是数据还是影像,只要报告一出,医生就可以立刻从电脑上调阅影像或者图片。已有七十高龄的急救中心返聘专家朱之尧教授打开“检验查询LIS系统”,随意查阅了一位在10分钟前做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患者,此时结果已清晰的显示在电脑中,异常项目也标记得十分清楚。
放射科陈桦主任介绍说,PACS系统(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建成后,往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才能取到的CR、DR和CT报告,现在最快几分钟就能看到,并且能同时送达到门诊部和住院部医生的电脑上,“部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医护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