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在春天萌芽,如果在接下来的日子没有经过施肥、浇水、除草等精心呵护,怎么会有秋天的收获?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如果没有在经历千万次的失败后继续坚持探索、试验,怎么会最后发现钨丝才是电灯最好的导丝,从此赋予世界以光明?有人说: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还记得当初决定参加辩论赛的时候,是护士长在科室群里问:“医务部组织了一场以‘学法典,强医疗’为主题的辩论赛,现在还差一名护士,有谁想参加?”看到这个消息后,我立马私信了护士长。我说:“护士长,我想尝试一下,但是又怕自己没有经验不能胜任。”媚媚护士长说:“没事的,你能行!”就这样,我加入了内科队辩论赛群,认识了一群可亲、可爱、可敬的人。
俗话说:“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为我没有参赛经验,所以必须早做准备。从11月11日报名开始,到12月23日正式比赛,历时42天,其中的酸甜苦辣,曲折坎坷,耐人回味。我把比赛通知内容反复看了无数遍,熟悉比赛流程,钻研辩题,抠关键点,向科室的多位老师请教如何破题立论、如何开宗明义、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反向思维等。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收获,在过程中升华。
比赛前一个礼拜,我们碰面了,相聚在神经内科学习室,把各自准备的资料以及对此次辩论赛的理解、观点一一分享。我们队的组长胡文静老师,是一名有高度责任心、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口才了得的美女老师,在她的组织带领下,我们熟悉并掌握了辩论赛的规则和流程以及一二三四辩的特点及负责内容,分工安排妥当,就各自回去准备了。接下来的六天时间,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在群里讨论细则,针对辩题展开激烈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每一次的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都是一次进步和提高,量变引起质变,只有不断反思、探讨、钻研才会有质的飞跃。我们像进京赶考的学子一样挑灯夜战,争分夺秒,敲击键盘的声音伴随着思维之花盛开在黑夜里。每个人都认真观看往年优秀的辩论赛事,学习辩论技巧、策略和气势。无数次的翻阅文献、无数次的查找、数据,无数次的修改资料和辩词,无数次的预演和背诵,我们就像即将上战场的士兵一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正式比赛这天,我们提前来到学习室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彩排流程,背诵辩词。着重整齐、精心打扮的我们,精神百倍,容光焕发。比赛即将开始,大家面带微笑,成竹在胸,从容淡定地走向会场。担任此次评委的是卫健委的五名领导、三位院长、一名科主任及一名医务部部长,可谓阵容强大。在赵卫华院长的精彩开幕致辞后比赛拉开帷幕。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
辩论赛就像一场唇枪舌战,各怀己见的我们用语言化作矛和盾去攻击对方,守护自己的战场。台上枪林弹雨还是风平浪静都是风景。观众叫好,那是你直戳人心;观众哄笑,那是你幽默诙谐;观众沉思,那是你发人深省。比赛激烈进行着,两队辩手各个伶牙俐齿,从容不迫,配合有序,思维敏捷,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抛出,一个又一个有力的观点回击,赛场热闹非凡,你来我往,锱铢必较,辩的不相上下,难舍难分。最后外科队和门诊队获胜,内科队和急救队落败。辩论赛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更有理有据,谁更能说服谁。大家都很棒,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过程很快乐,收获满满。
通过此次辩论赛,加深了我们对《民法典》医疗篇中医务人员“知情告知义务”的理解,提高了对医疗服务中规范诊疗过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认识,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赛后,大家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记录这重要的时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泥土就会有绿荫,有艳阳也会有阴雨。重在参与,过程更重要!认真的过程,最美!认真的过程,没有输赢;认真的过程,收获满满;认真的过程,催人进步。昨天的准备,今天的回味,会内化为明天的有益助力。让我们积累经验,奋发向上,继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