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陈智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12岁9月的心脏骤停复苏后的孩子植入最新的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EV-ICD),这也是湖南省首例/全国年龄最小的儿童EV-ICD植入病例。
辰辰今年读初一,家住在广东东莞。近2年来孩子反复出现晕厥现象,一直未能查明原因。9月份刚开学不久,孩子在运动中出现突然晕厥倒地,心跳骤停,情况十分危急。当地医院予以心肺复苏及电复律后,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发现孩子心电图异常,动态心电图记录到频发多源的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发现心脏扩大及心功能减低。通过基因检查发现孩子是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既可以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跳骤停,又可以心功能减低。
孩子父亲通过湖南省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咨询心脏中心肖云彬教授得知,孩子目前最佳的预防猝死的方式是植入心律转复律除颤器,而湖南省儿童医院在儿童猝死预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遂连夜包车从广州市转诊至我院心血管内科。陈智主任团队详细评估了孩子的情况,认为孩子目前心律失常无需起搏治疗,最理想的植入式除颤装置为血管外科植入式转复律除颤器(EV-ICD),该装置将导线置于胸骨后血管外间隙,兼具除颤与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可以避免血管内导线相关风险,更适合青少年长期管理。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同意实施EV-ICD植入治疗。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医院术前组织了深入的多学科会诊。在陈智主任主持下,联合医学遗传科、心胸外科、超声影像科及手术室团队,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影像学资料及围手术期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为高难度EV-ICD手术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10月29日上午,心胸外科邓喜成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王野峰副主任医师、左超主治医师、麻醉科专家肖婷主任医师等专家协同合作,为患者实施EV-ICD植入手术。术中通过胸骨下方微小切口,团队将专用血管外除颤导线精准植入胸骨后间隙,并与埋置于左侧腋下的除颤器主机相连接。该导线系统完全避开心脏和血管,借助胸骨后贴近心脏的解剖位置,实现了对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治疗功能。术中按标准程序进行了严格的系统测试,通过程序电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EV-ICD系统即刻准确识别并成功实施转复治疗。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心律失常识别灵敏度达100%,除颤效能与经典经静脉ICD相当,各项参数完全符合临床预期。
手术全程约一个多小时,流程顺畅。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返回普通病房。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挽救了年轻生命,也为我国儿童心脏猝死预防领域的技术创新增添了重要一笔。

术中植入EV-ICD后的图像
编辑:李雅雯
2025-11-19
2025-11-19
2025-11-19
2025-11-19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微信服务号
患者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