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医疗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科研创新成为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动力的背景下,我院为切实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紧锣密鼓、扎实有序地开展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系列推进活动。活动涵盖申报动员会、座谈会以及多场申报辅导培训等多个重要环节,各环节紧密衔接、层层递进,有效营造浓厚科研氛围,为申报攻坚筑牢根基。
10月,我院组织召开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启动会,院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与科研骨干齐聚一堂,共商申报大计。会上,院长肖政辉对此次申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肖政辉系统回顾了我院历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方面的积累与成绩,从多维度深入剖析近年申报、立项的详细情况,既有数据展现过往成绩,也直面短板,对当前存在的困难进行抽丝剥茧,找准可能突破的方向。她着重指出,我院长期秉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在科研管理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高度聚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核心引擎”,不断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只为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与活力,为申报工作夯实内在基础。
针对2025年申报事宜,肖政辉强调要精心规划,将整体工作细化分解,明确各阶段关键任务节点,为后续工作绘制清晰“路线图”。
11月21日,副院长屈双权主持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人员座谈会,旨在为科研骨干搭建深度交流平台,解决申报困惑。会上,邓亚飞副研究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实战》为题进行了经验分享。邓亚飞凭借自身丰富申报历练与深刻感悟,围绕选题挖掘、立项依据撰写、研究内容规划、关键科学问题甄别、研究方案设计等申报核心维度,展开详尽且透彻讲解,分享诸多实战“干货”。邓老师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既是科研硬实力比拼,也是创新思维的较量,申报者必须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导向与学科前沿热点趋势,对申报材料反复雕琢,做到尽善尽美。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敞开心扉,纷纷畅谈自身在基金申报准备阶段遭遇的困难,以及下一步应对计划。屈双权认真倾听后,对2025年申报工作提出明确期望与要求。科研人员要高度重视申报工作,充分认清其重要价值,要优化申报质量,打磨出逻辑严密、合理可行的选题与内容。科研部儿研所要协同发力,细化服务保障举措,整合全院资源,及时疏通申报中的“堵点”、解决“难点”,当好申报“后盾”。
申报辅导培训:汲取经验,强化技巧
自11月以来,科研部精心策划组织了多场国自申报系列培训。既有国自申报热点解析及趋势分析,也有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工作坊。既有深度聚焦国自申报的热点解析及趋势分析专场:细致拆解近年热门研究分支,从政策倾向到学科交叉融合点,助你精准捕捉前沿风向;也有实操性拉满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工作坊,国自项目负责人传授逻辑架构搭建、研究亮点凸显的秘籍,手把手带你打磨高质量申请书。
11月29日,更是特邀厦门大学许韧教授开展国自申报辅导培训。许教授依托多年申报实战与评审经验,带来一场深入浅出、务实管用的讲座。许教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架构、运行机制做简要介绍,主要聚焦申请书撰写,详细罗列常见易错问题、点明注意要点,对申请书代码精准选择传授独家技巧,还系统梳理项目申报立项全流程,让参会人员明晰各环节“门道”。尤为关键的是,许教授站在评审专家视角,深入解读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申请要点,剖析评审细节,揭开评审“神秘面纱”,让大家得以洞悉评审“规则”,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网格化管理科研服务:精细统筹,增效赋能
12月4日,儿研所组织召开网格化管理科研服务推进会,医院党委书记梁松岳全程参加并作出重要指示。梁松岳强调,网格化模式利于打破科室壁垒,促成跨领域合作。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科研骨干可借此契机共享经验、碰撞思维,迸发更多创新火花,为申报工作挖掘新颖选题与前沿思路。科研部和儿研所不仅要当好“信息收集员”,敏锐捕捉一线科研人员遇到的难题与需求;更要化身“协调服务生”,迅速联动院内资源,疏通项目推进阻碍,让资源在网格间高效流动。网格化为过往零散的科研力量“穿针引线”,编织起一张紧密协作的大网。全院上下一心,凭借网格化管理的东风,在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征程中,向着既定目标稳健前行,为医院科研攀峰、学科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历经系列申报推进活动,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发力,为我院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厚植根基、积攒势能。当下,全院医务人员满怀热忱投身申报筹备工作,在科研“赛道”上精耕细作、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我院科研团队将秉持饱满热情与昂扬斗志,持续深耕,全力以赴冲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新佳绩,助力医院医疗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