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吴攀的门诊诊室来了一个高大阳光帅气的小伙子,这个帅小伙叫小豪(化名),今年18岁,身高183cm,高中二年级理科班学生,不仅是人长的高大帅气,而且学习成绩还十分优异,体育也擅长,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健康阳光的他曾是一名淋巴瘤的患儿,这次是来长沙参加体育集训,顺道来曾经救治过自己的“吴伯伯”这儿复诊。
2018年,小豪因腹痛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在医生的初步检查后,发现小豪的腹痛和普通小朋友常见的腹痛不太相同。为了尽量减少组织活检对身体的损伤,血液肿瘤科团队联合消化内科,在胃镜下进行了病理组织活检,胃镜检查十分顺利,也获得了足够的病理组织。病理结果提示小豪确诊为一种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术后小豪身体恢复得很快,血液肿瘤科团队结合小豪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了个体化的系统化疗。
目前,小豪结疗五年了,此次复诊结果证明,疾病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身体的生长发育及体能恢复情况也非常好,用俗话来说就是小豪的淋巴瘤已经“治愈”了。当吴伯伯告诉他疾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小豪非常开心。但紧接着他又犯愁起来了,“我现在已经满了18岁了,那以后我还能来儿童医院复查吗?”吴攀告诉小豪,湖南省儿童医院已经开展了“接续治疗”,对于曾经在本院治疗过的患儿,在成年后(>18岁)可以继续在儿童医院检查治疗,所以小豪今后所有的关于淋巴瘤的复查都可以继续儿童医院进行。
吴攀介绍,淋巴瘤(lymphoma)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儿童肿瘤的第三位。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等。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成人的疗效。绝大部分儿童淋巴瘤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是可以临床治愈的,如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达90%以上,但是仍有10-20%患者出现复发或进展。其中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生存率可达80%以上,肿瘤局限期(早期)预后较广泛期(晚期)好,I/II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率可达95%以上,广泛期患者生存率大约80%,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者生存率大约63%。伯基特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达80%以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大约7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治愈。
有以下症状警惕淋巴瘤:
1. 浅表淋巴结:侵犯浅表淋巴结可表现为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肿块。
2. 软组织、皮肤:可直接侵犯皮肤及皮下组织,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皮肤溃疡或局部皮肤或体表软组织形成肿块。
3. 腹腔:侵犯腹腔淋巴结或胃肠道,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肠梗阻、腹部包块或急性阑尾炎等症状。
4. 肝脾受累:可表现为腹痛,影像学可表现为肝脾占位性病变,晚期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
5. 纵隔:侵犯纵隔淋巴结形成纵隔肿块,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6. 肺部受累:肺部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常侵犯的结外部位,患者可表现为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CT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肿瘤浸润病灶。
7. 骨骼受累:可累及四肢骨、脊柱骨、颌面骨等,表现为骨骼疼痛、肿胀、行走困难等,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
8. 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受累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侵犯中枢表现为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
9. 全身症状:可出现反复不明原因发热,可伴随盗汗、体重减轻,晚期患者可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脾大、纤维蛋白原下降、两系或三系降低等。
如何预防淋巴瘤:
1. 日常生活、工作中远离化学致癌物质;
2. 避免或减少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3. 注意有效防治某些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增强免疫力;
4.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合理运动锻炼;
5. 每年定期体检,做全身体格检查、血常规、彩超,如怀疑淋巴瘤,建议血液肿瘤科专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