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7岁的浩浩(化名)像往常一样在自家小区玩耍,突感头部不小心被不明物体蜇了几下,当时跟浩浩玩的小伙伴说在浩浩头上看到了几只马蜂,回家后父母看到浩浩头上有几个针尖大小的口子,局部伴有明显肿胀,被蜇伤的周围头皮摸起来滚烫,浩浩一直喊痛得厉害。父母火急火燎带着浩浩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
李珂瑶主治医师接诊,了解完整个事情经过,完善皮肤镜等相关检查后以"蜂蛰伤"收入院继续治疗,入院时浩浩头部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红色包块,中央可见针眼左右大小伤口,局部疼痛明显,入院后予抗炎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孩子病情明显好转,红肿消退,于7月5日上午出院。
目前已知蜂的种类超过10万种,蜜蜂和胡蜂蜇伤最常见,在我国,常见的蜇人蜂主要包括蜜蜂以及马蜂两种,其中蜜蜂最为常见,它的蜂尾末端有一对毒囊以及一根毒刺,蜇伤人之后其蜂毒注入到伤者体内,而毒刺也留存于刺伤位置。而马蜂也被称为黄蜂、胡蜂,属于捕食性蜂类,多存在于农村以及山区,毒性很强,为蜜蜂的4-6倍。马蜂也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多数情况下,它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在受到惊扰时,它也绝对不会手软。蜂蜇伤症状因人而异,轻者仅局部红肿、瘀点、疼痛或瘙痒,稍重者可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等症状,危重症者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和全身过敏症状,部分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肾衰竭。所以别忽视蜂蛰伤,严重者会送命。
李珂瑶建议,日常生活当中不慎出现儿童蜂蛰伤可这样做:
1.首先仔细检查蜇伤部位,查看有无蜂刺,蜂囊,如果有蜂刺长时间留在体内会导致毒素累积,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所以如果皮肤上残留蜂刺,要快速将其拔除,以减少被注入的毒液量,如果肉眼可见毒刺刺入较深,最好不要自行处理,以免毒液进入血液,加重中毒反应,可酸碱中和(蜜蜂蜇伤用氨水等碱性液冲洗,胡蜂蜇伤用食醋等酸性液冲洗)、激素软膏涂擦、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等。
2.密切观察蜂蛰伤部位,可对蜇伤部位进行冰敷,局部冰敷可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同时减轻疼痛, 湿敷可抑制过敏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激活,避免继发感染,同时多饮水,以加快毒素排出。如果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可初步判定为无太大危险,如果出现高热、严重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蜂蜇伤的黄金救治时间为严重蜇伤后1 h,脑缺血为发病后最初3~6 h,感染性休克发生后最初6 h,治疗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过敏反应及靶器官的功能损害。
李珂瑶提醒,暑期外出游玩要预防蜂或其他虫子的叮咬、蜇伤,引导孩子不要主动“招惹”蜂窝,尽量避免去养蜂的场所。经过蜂巢时做好防护,如佩戴帽子、面纱网罩等。外出游玩时,尽量不去树下或花草丛中嬉戏,尽量给孩子穿浅颜色的长衣长裤。若有蜂群落到孩子身上,千万不要自行拍打和奔跑,可能招来一群蜂类,应慢慢地走开,远离蜂巢。遇到蜂群攻击时,应立即用衣物保护好头面部及其它皮肤外露处,避免被峰大面积蛰伤。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