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宁宁突发阑尾炎,急诊行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医生护士就催促着让宁宁下床活动,宁宁因为伤口疼痛哭吵着不愿下床,家长心疼孩子就让孩子躺着不动。护士阿姨苦口婆心的劝说:“宁宁,你要早点下床活动,等肠子蠕动了,你就能喝牛奶了!”最终,在护士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宁宁终于下床活动了。在普外二科病房的走廊过道上,围着护士站形成了一个“行走圈”,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设置充满童趣的内容,地面上一个一个的小脚印代表着5米,10米,15米......从起点到终点总共60米的距离,用小脚印指引小朋友前进,告诉小朋友每天需要行走多长的距离,鼓励肠道术后的小朋友们早点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早日恢复肠道功能。宁宁从刚开始只肯走1圈到慢慢增加到2圈,术后第四天,宁宁已经很自觉的下床活动,每天围着“行走圈”至少要走6圈以上,在术后第五天的复查中,宁宁的恢复情况良好,迈开腿早活动促进了阑尾炎患者早康复,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普外二科主任李勇表示,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但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由于麻醉、创伤及术中对肠管牵拉等造成的不良刺激,常引起患儿术后肠蠕动减弱、排气排便功能障碍及腹胀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康复进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科室里采用“行走圈”方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