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家住株洲的12岁男孩铭铭在晚餐吃排骨面时,不小心误吞骨头,出现吞咽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食管上端异物,穿透部分食管壁,异物前段于主动脉弓内侧壁相贴,当地建议手术治疗,但考虑手术风险大,建议转上级医院。家长又来到长沙一家大医院就诊,行CTA检查示食管胸上段下部致影,前后纵行,考虑食管异物,前缘与食管壁及主动脉弓前后壁分界欠清,周围脂肪组织间隙稍模糊,不排除外穿孔可能,考虑到异物位置特殊,术中可能大出血他们建议孩子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手术。凌晨2点家长带孩子来到了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
为了救治这名特殊的患者,明确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等风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召集科室医生仔细讨论了患儿的病情并紧急发起全院大会诊,医务部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胸外科、血管介入科、麻醉手术科、放射科、消化内科等专家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从本专业角度分别进行了发言, 最后认为食管内异物、食管穿孔、 食管炎、纵隔炎是存在的,而主动脉是否被穿破不明确,认为患者此次手术风险非常大,因为异物如果是已经扎破主动脉,一旦异物被取出,就好像水管的活塞被拔掉一样,会造成血液像喷泉一样往外喷,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风险虽然相对会小一些,但需要开胸,在异物不确定是否刺破主动脉的情况下不但增加患者的术后风险及痛苦,而且增加住院费用。如果是常规食管异物取出,术后风险会相对小,住院费用也会少很多。专家们针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在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斯君教授、黄敏教授、麻醉手术科杜真教授、心胸外科邓喜成教授、易立文教授、王敬华教授、消化营养科邓佳琦等专家同台进行了食管异物取出术,最终顺利取出一块2.1x1.8cm的不规则骨头。鉴于患儿食管有穿孔,为了减少感染、保证术后营养及促进伤口早日愈合,消化内科专家为其置入了十二指肠空肠管,患者后续还需要继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异物堵塞气道后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食管异物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大血管破溃出血等,若异物刺破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可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是食管异物最危险的并发症。虽然气管、食管异物属于意外伤害,突发性强,但其在发生过程中人起主导作用,做好家庭照护,可以有效地预防气管、食管异物的发生。
近2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食管、气管异物10余例,其中年龄最小11月,最大12岁;男孩7例,女孩3例;异物种类有板栗、花生、碧根果 、围棋、猪骨头等,通过手术均顺利取出。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提醒广大家长:要加强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防范意识,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如硬币、别针、铅笔头、签字笔帽、纽扣、橡皮擦、电池、大头针等;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保持安静,家长在孩子进食时,不要恐吓、责骂孩子或逗引孩子大哭、大笑;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如果不小心误吸、误吞异物,照护者及孩子不要隐瞒, 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