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一对双胞胎兄弟提早降临,跟所有早产儿一样,这对“难兄难弟”被送进了新生儿科暖箱里面,开启人生当中“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很快,弟弟在暖箱里面吃得好睡得好,体重增长喜人,很快被允许回到父母身边,但是哥哥却反复缺氧、发绀,甚至一度到需要抢救才能勉强维持生命体征体征的地步,再一次抢救后父母下定决心,送哥哥到上级医院寻求帮助。
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哥哥带着素有重症“救命神器”的ECMO,转运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情是暂时稳定了,那造成哥哥反复缺氧发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ECMO的辅助下,经过多次心脏彩超的检查,终于确定了哥哥的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llection, TAPVC)是指左、右肺静脉异常连接到体静脉循环,导致氧合血回流到右心房的先天性心脏畸形。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左心房上应该长着4根“小辫子”-肺静脉,但是这4根调皮的“小辫子”不听话,长到了右心房上面。因为血管长错了位置,导致缺氧,且在新生儿时期就表现出发紺、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多发生在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50%死于生后3个月内。
导致哥哥反复缺氧的“元凶”找到了,心胸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是哥哥是早产儿,且他的体重仅2.7KG,心脏上的血管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而且,这长错地方的肺静脉在心脏的背面,手术时需要把心脏侧过去,心功能的不稳定还伴有其他多个脏器尤其是肝脏功能的不稳定,为他的手术带来了更多危险因素!
心胸外科邓喜成教授在查阅哥哥的病例后,就手术方式与风险和父母反复沟通,取得家属理解。在屈双权副院长和吴忠仕教授的指导下,于6月30日为哥哥行急诊手术,抓迷路的“小辫子”回家。
对于低体重早产儿,术中温度的控制的一大难题,在我院麻醉科医护的精心管理下,利用保温毯及暖风机,事先预热好手术台,严格做好体温管理。“手术开始!”在放大镜下,手术医生化身保卫生命的“纯爱战士”,举着手术刀因难而上,一点点的分离组织、剥离血管,采取“移花接木”大法,顺利的将迷路的血管送回了它应该在的位置。
处在麻醉中的哥哥在严密保护下回到了心胸外科监护室(CICU),在这里,术后三天哥哥术后3天成功关胸,术后5天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10天,哥哥可以自行吸吮约10ml牛奶……到目前为止,哥哥复查一切正常,已经出院与家人团聚。
医生提醒,TAPVC 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手术时机要根据是否合并肺静脉梗阻而定。对于新生儿期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应该急诊手术。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