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举行一场主题为“尊重 理解 关爱,共赴美好未来”的大型关爱孤独症公益活动。医院副院长卢秀兰、儿童保健所副主任赵莎、门诊党总支书记黄晚元、雅礼实验中学老师“星星点灯”关爱孤独症志愿者服务基地发起人王畅、爱心志愿者代表等齐聚一起共同游戏,陪伴孤独症儿童。
活动现场,代表理解、关爱的蓝色丝带飘扬。出席领导及志愿者代表为孩子们赠送爱心礼物,陪伴孩子们游戏打卡。同期展出在我院干预的孤独症儿童部分描画作品及学生志愿者赠与他们的绘画作品,一幅幅作品满含爱与情,引得行人驻足欣赏。
副院长卢秀兰介绍,我院儿童保健所200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应用行为分析法为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共干预孤独症儿童约6万多人次;2011年与美国纽约州立基础研究院联合建立“中美儿童孤独症研究合作中心”;2018年起在省内率先定期开展“孤独症家长培训讲座”,现已开展53期,约1200余组家庭参加,通过课堂,使家长正确认识孤独症及学习有效陪伴引导。儿童保健所向内强技术,重视师资水平的提升;向外重推广,每年组织专家赴各地、市开展相关适宜技术推广。今年是第16届世界孤独症日,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在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同时,也关注照顾这一特殊群体的人们——特别是家长、特教老师、各类康复师,以关爱同行的人。
儿童保健所副主任赵莎介绍,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性行为及兴趣狭窄为主要核心特征,症状一般在三岁前出现。 最新数据显示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占比约2.8%。早期识别孤独症,需谨记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少)"行为。如果孩子有“五不(少)"行为之一,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寻求专业诊治,切勿盲目等待而错过康复干预时间。
关爱活动现场气氛热闹。孩子们开心地玩耍,家长们感叹,“很感谢儿童保健所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参加,有老师们和大哥哥大姐姐带领孩子玩游戏,我们也可以稍微休息。”赵莎表示,儿童保健所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以专业进行干预,以爱心温暖儿童。儿童保健所将持续定期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发挥先锋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孤独症儿童康复、成长。
“ 五不(少)"行为:
1.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3.不(少)应:叫自己名字听而不闻,无反应或不敏感,但听力正常。
4.不(少)语: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延迟。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孤独症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与自闭症鉴别。
5.不当: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及相关感知觉异常。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可能出现言语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不当语言等。
编辑: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