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只住了32周,因为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提前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只有1.59公斤,更揪心的是宝宝在出生5天后,突然出现腹胀,呼吸急促,伴发热,生命危在旦夕,半夜由120紧急转运到湖南省儿童医院胎儿与新生儿外科救治。
医师通过检查发现牛牛腹腔内有大量气体、存在弥漫性腹膜炎,高度怀疑胃部的穿孔,需要紧急手术,否则会随时危及生命。7月13日凌晨2点新生儿外科手术团队、麻醉手术科、血库立即投入准备状态。
邹婵娟副教授带领的手术团队术中发现腹腔里除了大量气体外,还有淡黄粘性腹水,胃底前壁近大弯侧有4x4cm大小范围胃壁呈暗紫色,部分肌层缺损,中央可见2x2cm大小的坏死穿孔,散在的穿孔点有唾液样粘稠胃液流出。邹教授果断切除了坏死胃壁,行了胃修补及腹腔冲洗术。由于低体重,宝宝的脏器很脆弱,胃壁比A4纸还薄,腹腔容积小、病变部位在深部、手术视野只有鹅蛋般大小,非常考验医生的眼力和受力,整个手术过程比“绣花”都轻柔精细,历时2小时,终于把提前来到人间的小天使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由于牛牛体重只有1.59公斤,身体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大腿只有成人拇指大小,全身各个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经历了如此大的手术,术后宝宝的监护至关重要。还需要闯过术后呼吸功能、感染、黄疸、胃肠功能恢复多个关口。邹教授介绍,牛牛术后存在胃壁吻合口,待愈合后才能开始喂养,而牛牛切除了部分坏死胃壁后,剩下的胃容积比同龄儿要小,需要耐心缓慢的恢复喂养,此阶段的静脉营养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保障静脉营养剂能够顺利输入,护士给宝宝置入了PICC管道,保障了输液的生命通道通畅。
邹婵娟介绍,新生儿胃穿孔比较罕见,多见于早产儿,病情及其凶险,是由于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缺陷导致的薄弱或缺损,大量气体、胃液通过坏死的胃壁进入腹腔后引起相应的并发症,以往病死率非常高,随着近年来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才逐年下降。此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手术。一旦新生宝宝存在早产、出生时的缺氧窒息或喂养2-3天后突然出现拒奶、呕吐、高度腹胀、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就诊,如若延误病情可继发感染性休克、呼吸循环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死亡率明显增高。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