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6岁的凯凯(化名)在爸爸的陪同下入住感染科。据了解,凯凯是从4天前出现发热、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天前出现双侧眼睑浮肿,并发现咽部扁桃体肿大,可见化脓样改变,在当地抗炎治疗后,仍反复发热来就诊。凯凯入院后予以进一步完善血涂片、EB病毒抗体检测、肝功能等相关检查,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以护肝、补液等对症治疗,于17日痊愈出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眼睑水肿。血常规检查以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发病年龄高峰为4—6岁。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传染源,由于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又称“亲吻病”,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均有发热,热程大多1-2周,绝大多数患儿可表现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伴有咽痛。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以颈部最常见,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病程一般为1-2周,也可长至数月。急性期应注意多卧床休息,平时注意避免任何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防止脾破裂。因此小儿尤其是青少年在症状改善后2-3个月才能剧烈运动。
感染科副主任刘静提醒,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随意嘴对嘴亲吻孩子,避免嘴对嘴喂食2.加强手卫生,勤洗手,奶瓶、餐具、牙具要专用3.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公共场所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