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6个月的玲玲1月前因咳嗽就诊于当地医院,医生考虑肺炎,予做胸片检查,结果发现腹部消化道异物,当时玲玲并无腹痛、呕吐等,医生建议暂时先观察,看能否自行排出,如有不适随诊。虽然1个月来一直没有腹痛、呕吐等症状,但异物却迟迟没有排出,家长心理十分担心,便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4月12日,医生为其行了腹腔镜下消化道异物(磁珠)取出,肠修补手术。
起初妈妈看到X片的结果肯定的说孩子腹部的异物为纽扣电池,因其妈妈在自已家中做电池手表安装的工作,据妈妈回忆她隐约记得一个月前丢失过2粒纽扣电池,因丢失2粒纽扣电池并不会影响她的正常工作,所以未仔细寻找。但经医生术后取出异物是2颗磁珠,妈妈不断问自己,我家从没见到过这种磁珠?磁珠从何而来呢?玲玲又是何时误吞磁珠的呢?妈妈打电话询问家里人,家里人都说在家里未见过这类磁珠。
这种磁珠就是市面上出售的巴克球,巴克球为一款国外流行并进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绝非宣传的“益智玩具”。前几年德国和美国都曾召回过磁珠类玩具,原因都是因为这些磁珠的外观对幼儿特别具有吸引力,因其尺寸和形状容易被孩子放进嘴里,导致严重后果。市面上的磁珠玩具色彩漂亮,吸力又极强,2颗磁珠即使相距10厘米仍可吸在一起。它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的造型。巴克球因颜色鲜艳,直径5毫米左右,让不少小孩将其误当成糖果。误食巴克球会引起胃肠穿孔或是肠梗阻。磁珠误吞一颗其实并不可怕,就怕多个磁球一块误吞。多颗磁珠会因为吸力的相互吸引,造成胃肠道穿孔或梗阻的现象,一旦耽误病情,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会危及生命。
玲玲比较幸运的是肠穿孔后形成了肠内瘘,并未造成腹腔的重症感染、腹膜炎等情况,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手术团队通过微创手术解决了玲玲的大问题,腹部最大伤口手术约1cm。每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科收治需要手术取出的误吞磁珠病例就有二十余例,特别提醒家长们,不要太小看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给孩子买磁珠类玩具。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