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中心:连续检出2例马尔尼菲蓝状菌
2022/03/28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207
近日,检验中心连续检出2例,分别为HIV阳性患者、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马尔尼菲蓝状菌,他们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因咳嗽咳痰、反复发热就诊,该菌对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慢性肾病、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由于发病隐匿,感染此菌的患者常早期不为重视,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致使病情危重而威胁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3月下旬,检验中心微生物室李先斌教授如同往常一样进入井然有序的工作状态。一个血平板的菌落形态引起了他的注意,疑似毛孢子菌落,大小1~2mm,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如图1)。李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察觉到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可能性大,立即联系临床通知该患者疑似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随后,李老师挑取疑似菌落转种沙式平板,一个放置36℃,培养72小时后,呈酵母样菌落,另一个则置于28℃,48小时后,呈丝状真菌菌落,并产酒红色色素(如图2)。同时,挑取菌落涂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如图3),符合马尔尼菲蓝状菌菌落形态特征,确定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随后查看了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该患者,因反复发热入院,这是一例典型的HIV阳性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病例。无独有偶,同一天,一例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1年的患儿,患儿免疫力低下,骨髓培养瓶培养30小时55分钟后报阳,引起了李老师的警惕,后经进一步专业鉴定,检出马尔尼菲蓝状菌。
微生物室组长刘健龙介绍,马尔尼菲蓝状菌是青霉菌属中温度依赖型双相真菌,该菌容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对非特异性吞噬作用有很强的抵抗力,侵人人体后,可在单核吞噬细胞浆中繁殖蔓延,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情多极为危重。该真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在我国南方较多见,银星竹鼠是自然携带者。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易被感染,尤其多见于艾滋病患者,形态学在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快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可见,但常用染色(瑞姬氏染色)下易与组织胞浆菌、黑热病利杜体混淆。真菌培养是其金标准,敏感性比较高,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有报道,马尔尼菲蓝状菌病例中合并 HIV 感染的占了90%,为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死因之一。因此对HIV感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消瘦、肺部异常及淋巴结肿大等,应高度警惕。
检验中心主任李正秋表示,检验中心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交流,多开展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业务研讨活动,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要夯实专业知识,准确抓住病原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依据和准确的药敏报告。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