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重生之路——脐血移植
2022/01/30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852
七年前,还在襁褓的小俊(化名)因为先天性唇腭裂被亲生父母丢弃在垃圾站,不幸中的万幸,他被一对善良的夫妇发现并收养。虽然他们原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对小俊确视如己出,疼爱有加。这个命途多舛的小男孩在养父母和姐姐们的关爱下快乐的成长着。然而祸不单行,2021年10月七岁的小俊因全身皮肤出血点、瘀斑并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提示非造血组织增多。遂来我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收住院。住院后完善骨髓活检、骨髓衰竭性基因等检查后确诊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两系或三系(全血) 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其发病率为(0.6~7) /100万。HLA全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案,而父母供者的单倍体移植是缺乏同胞全相合供者的另一种移植选择,但因小俊特殊的身世,既无法找到同胞、也无法找到生父母,一度让他的治疗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的小俊妈妈每日以泪洗面,焦急万分。结合患者的特殊情况,以科室主任郑敏翠、副主任张本山为首的移植团队立即启动了无关供者脐血移植方案。
脐血移植是将出生时新生儿的脐带血经过专业处理后冻存保留在具有国家资质的脐血库,移植前需与患者进行HLA配型,在符合条件的脐血中选择合适细胞数的冻存脐血,将其输注到预处理化疗后的患者体内的一种移植方式。在所有类型的移植中,脐血移植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相关的经验也没有其他移植类型多。
张本山表示脐血移植最大的两个担忧就是植入失败和移植后的排异情况,这与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案、最佳细胞数的脐血、移植后预防排异的方案息息相关。
幸运的是小俊作为我院首例脐血移植患者,从进层流病房预处理到植入成功后出仓,仅仅38天、花费约15万元,他从一个隔三差五就要来医院靠输血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又变回了那个活泼爱笑的小男孩。腊月28日,小俊一家三口开心的办理了出院,小俊妈妈眼含泪水笑着说“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的回家过年!他们感谢血液肿瘤科精心照顾小俊的医护团队,感谢捐献脐血的好心人,感谢顺丰暖心慈善基金的资助,感谢每一位帮助过他们人!”
最后,郑敏翠表示,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现已应用于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瘤等11大类疾病的治疗。除此之外,近年来脐带血也被应用在再生医学领域,比如脑瘫、自闭症等的治疗。
保存脐带血,作为对于未来不可预知疾病风险的一个应对措施,其价值是值得肯定。而看似为孩子“备份健康”的脐带血,除了与孩子自身配型完全相合外,还有四分之一的几率与兄弟姐妹配型全相合,父母与其配型至少半相合,而对素未谋面的患者来说,一份合适的脐血,可能为他们带去重生的希望!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