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一科:警惕!6岁女孩误食磁珠导致肠穿孔
2022/01/07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126
小雨(化名)是一个6岁多的女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性格开朗。在半个月前,小雨误将2颗直径约为5mm的彩色磁珠当做“糖果”吞进了肚子。小雨当时出现了腹痛的情况,家属立即带着小雨在当地就医,治疗一段时间后,小雨的腹痛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于是,家属为了进一步的治疗带着小雨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就诊。医师在给小雨完善检查后,诊断为消化道异物(磁珠?)。小雨的腹痛症状一直不能得到缓解,而且腹痛的时间、程度有加重,普外一科医师团队经过精准详细的评估后,决定给孩子实施手术治疗。在普外一科手术团队的精心配合下,小雨的手术进展顺利,手术医生顺利取出磁珠2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小雨的肠道共有2处穿孔,大肠、小肠各有一处直径约3mm的穿孔,2颗磁珠吸引在一起贯穿于穿孔的两处肠管。
手术医生介绍,小雨的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磁珠先后进入消化道隔着不同部位的肠壁吸引在一起,慢慢的把肠壁压烂,导致肠管穿孔。肠管穿孔会导致肠管内的食物、消化液等物质进入腹腔,如果导致了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目前,小雨还在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
医生提醒,消化道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的异物有尖锐性的如铁钉,圆钝性的如磁珠,腐蚀性的如纽扣电池等。因吞食异物的形状、大小、性质、数量不同对人体产生的损伤也不同,处理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一旦出现了呕吐、腹痛、腹胀、便血的症状时,应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单颗磁珠进入肠道后大多能自行排出,但是对于2枚或以上的磁珠,却因其可能在肠管内隔着肠壁相互吸引,而产生损伤肠管的严重后果。如果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干预:
1. 误吞纽扣电池;
2. 误吞表面锐利的异物;
3. 误吞2颗及2颗以上数量的磁性异物;
4. 在体内滞留时间长仍未排出的其它异物。
【温馨提示】
幼儿期(1~3岁)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把物品含在嘴里,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发生误吞异物的事件。因此,家长要有安全意识,避免让幼儿接触磁珠、硬币、纽扣电池及玩具的零件等小件物品。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进食时,避免追逐嬉戏,保持安静,以免误吞鱼刺、骨头等异物。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用嘴含着笔盖等小物件,避免发生误吞。当家长发现孩子误吞异物时,不要惊慌,也不要采取用米饭、喝醋等强行吞咽的不当处理方法,而应及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