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营养科:唤醒昏迷宝宝,营养治疗显威
2021/09/02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674
“看,她醒啦!我的女儿有意识啦!”激动的声音打破了病房的宁静,在场医生、护士目光齐刷刷投向病床上的女童,母亲紧握着孩子伸出的手,轻声呼唤。“彤彤(化名),你能看到我了,是吗?我是妈妈啊...”
温情一幕令所有人感动,经过近三个月的煎熬和努力,大家终于迎来了这个喜悦时刻。今年5月25日,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彤彤(化名,1岁3月)先后出现呕吐发热,家长连夜带彤彤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期间彤彤发生抽搐,情况严重,后来逐渐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微弱,意识处于深度昏迷,随即送入ICU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诊治,彤彤最后诊断为“重症脑病,肺炎,肠炎,意识障碍”等多种疾病,接受各项治疗后虽然生命体征稳定,但一直处于昏睡状态便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营养也只能依靠鼻胃管进行喂养,由于营养补充的受限,彤彤的体重越来越低,还出现腹泻等症状,根本无法耐受康复训练,并且出现了喂养不耐受,彤彤再次转入了ICU。经过全院大会诊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先把彤彤的营养改善是首要任务,再配合康复治疗才可能有转机。
就这样,彤彤于7月19日转入消化营养科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营养治疗。经过消化营养科团队 42个日夜的呵护,彤彤体重由6.8kg 长到了8.3kg,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结合床旁肢体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彤彤慢慢苏醒了,出现了振奋人心的那一幕,当医护人员举起玩具逗彤彤时,彤彤可以集中注意力了。“我给她手机看,她很感兴趣”,3个月以来,爸爸妈妈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着圆圆脸蛋的彤彤,“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安心去康复训练了”,彤彤妈妈满怀信心地说。
消化营养科主任游洁玉介绍说,营养人要顾全大局,为营养学科的发展而谋,为广大患者的康复而动。营养治疗是一线治疗,是所有患儿治疗中的关键所在,个人能力有限,集体智慧无穷,营养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共同促进临床营养实践,共同运用现有的丰富资源,有效的将医院各科室联动,形成合作化的支持体系,为广大住院儿童及处于营养障碍的儿童提供规范临床营养指导,使临床营养能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是首批省级儿童四级内镜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儿童消化内镜培训基地,湖南省儿童消化内镜中心,全国儿童营养标准与规范培训基地,是我省率先成立的小儿消化营养科专科。目前专科床位63张,门诊53000余人次/年,住院3000余人次/年,内镜检查数量6000余例/年。现有医护人员38名,其中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4名,硕士生导师2名,硕士13名,专科护士25名。常见疾病种类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腹泻、儿童便秘、胃肠息肉、黑斑息肉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狭窄、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异物、再发性呕吐、过敏性胃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中-重度营养不良、短肠综合症、肥胖等,在小儿消化系统疑难重症疾病诊疗上有着丰富经验。科室常规开展胃镜、结肠镜、小肠镜、碳13尿素呼吸试验、胃肠电图、人体成分分析、营养评估、儿童营养性疾病营养筛查及住院病人临床营养管理等项目,已成功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止血术(包括喷洒、套扎、硬化剂注射、钛夹)、氩离子凝固止血术、多发及巨大息肉切除术、食道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及取出术、贲门失弛缓内镜下扩张术、十二指肠隔膜切除术、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内镜下鼻空肠置管术、胃石内镜下取石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逆行性阑尾炎治疗等内镜下微创治疗术。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