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攻坚克难,又一例巨大富血管肿瘤患儿成功实施杂交手术
2020/09/17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851
9月16日,凌晨1点,很多人已经熟睡进入梦乡,但是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手术室介入手术间里,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刚刚完成了一台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带着气管插管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整个手术组人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还有输血科老师)经过近12小时的“高压战斗”,终于将肿瘤完整切除并成功维持住了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内环境,这是一场攻坚战,至此,一颗颗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老母亲”般的慈笑,但也掩饰不住满脸的精疲力尽。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奋斗着?他们,不过是一群仁心仁术的医匠,为了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在拼尽全力而已。
该患儿是一个2岁3月小男孩,原本活泼可爱,蹒跚学步,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下肢明显,右手抓物乏力、偶有持物抖动,右下肢行走不稳、易摔。父母焦急的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行头部MRI示左侧颅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而入住我院神经外科。进一步完善头颅MRI增强提示患儿左侧脑室三角区及颞顶枕叶肿瘤性病变(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胶质瘤?)并瘤内出血、囊变坏死,伴幕上部分脑积水、大脑镰下疝。
影像学检查提示该患儿肿瘤巨大(几乎占据一侧大脑半球3/5)、血供丰富并紧邻多个功能区,如何尽量保护患儿的功能下全切肿瘤,如何尽量减少患儿术中的出血,让患儿能平稳顺利的完成手术成了一道难题摆在医生面前。面对如此复杂情况,神经外科手术团队于9月8日对该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情况,可见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对肿瘤都有供血,根据患儿颅内肿瘤情况进行了缜密详尽的术前讨论,最终决定采取最新的杂交手术方式(神经介入技术联合显微技术),并且就手术入路如何避开功能区、手术步骤、术中可能问题及应对方法制定了的详细的手术方案。

9月15日13点,患儿被接入手术室,手术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首先在介入手术间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鞘。微导管及微导丝超选进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共4支,再次造影显示瘤体血运较栓塞前明显减少,继续在全麻下,选择经颞枕皮层入路行显微肿瘤切除手术,术中见肿瘤呈烂鱼肉状,边界不清,部分瘤体缺血改变,余瘤体血供仍丰富。
术中可见瘤体内供血动脉细如发丝、弯弯曲曲、一触即断,主刀医生显微镜下小心翼翼的将瘤体分块切除、分离肿块与周围组织,既要保证瘤体完整切除,又要减少血管出血,切、吸,切、吸,手脚协调、小心翼翼,整个操作持久,即使肌肉已经僵硬,下手也要稳如泰山。台上的洗手护士,井然有序的传递着器械、执行着操作,整个手术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只有仪器声响和手术指令。麻醉医生密切关注着手术医生的每一个动作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随时为手术医生提供精准信息,将血压努力维持在正常范围。即便是采取血管内介入术栓塞了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肿瘤仍有不少供血动脉供血,肿瘤出血仍然凶猛,对着血管吸血,动作要快、准、稳,深夜了,输血科主任亲自配血送血,保证了术中失血得到及时补充。
一切紧张而又有序的进行着,终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手术,复查头部CT显示肿瘤完整切除,术区无明显出血,患儿术后瞳孔等大等圆,送入危重病医学二科。
今晨查看患儿,患儿能自主睁眼、疼痛刺激可定位,右侧肢体活动好,提示患儿功能区无明显受损。神经外科主任吴水华回想起昨天手术情形,感叹道:“这个巨大富血管肿瘤切除手术真的非常的凶险,如果不是采取了杂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可能无法控制,患儿有倒在手术台上的风险!这类手术不但考验我们团队的技术,也考验大家的配合!”一个成功的手术不仅仅需要手术医生精湛的手艺,还需要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特别是这类富血管肿瘤切除手术,还需要输血科对血液的快速及时供给。在此,特别感谢麻醉手术科的保驾护航,感谢输血科的鼎力支持!
吴水华介绍,杂交手术又称复合技术,是结合血管内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新方法。将它应用在富血管肿瘤切除上,通过对肿瘤供血血管实施栓塞,再行显微切除手术。这是神经外科今年开展的第四台杂交手术,杂交手术的成功开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大大地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切实造福病人。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