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成功救治100例狭颅症患儿
2020/07/24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3440
来自隆回县6个月的宝宝绵绵(化名),一生下来家里人由最初的惊喜变成了担忧,原来,家人们发现小绵绵头颅外观和正常的小宝宝不一样,前后径大于左右径,头颅呈舟状,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畸形越来越明显,智力、语言、运动发育较同龄人也落后, 小绵绵爸爸妈妈带着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狭颅症:失状缝早闭,需要手术治疗,经过多方面打听,最终选择带着他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
7月24日,神经外科专家经过反复讨论、缜密分析,通过3D打印技术,一比一立体重建了绵绵的颅骨模型,准确实施颅缝再造、颅骨重建手术,成功治愈了绵绵(化名)的狭颅症,他也是神经外科开科以来第100例3D打印技术设计微创全颅整形“狭颅症”患儿。神经外科由最初采用3D打印技术到改良额眶骨前移并重塑(FOAR)术式治疗狭颅症已轻车熟路,在狭颅症的诊治上得到了国内小儿神经外科同仁的肯定与赞许,也得到了患儿家长及媒体的认可,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开展了两期“狭颅症宝宝回家”,为狭颅症术后患者免费复诊活动和狭颅症3D模型展等活动,让更多家有狭颅症宝宝的家长了解这个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水华介绍,颅缝早闭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狭颅症,是一种颅骨先天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颅骨不能随生长发育而长大可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出现某条颅缝或多条颅缝的早闭,伴发或继发慢性颅内压增高、头颅外形异常、眼眶或颞部发育异常。严重者可有视乳头水肿、眼球突出等征象。“家长的及时发现与早期干预治疗很重要。”近年来狭颅症渐渐被家长认知,医院三年收治的患儿增加了三倍,但仍有更多孩子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狭颅症约占头颅异常的38%,因颅缝过早闭合,使颅骨生长受到限制,阻碍了脑的发育,从而产生了颅内压增高。”吴水华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孩子的外观得不到改善,智力发育也会落后。晚期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因大脑皮质萎缩而出现癫痫发作。“手术越早越好,三个月就可以手术。”手术是治疗狭颅症的唯一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扩充颅腔容积,解除早闭以及定容颅腔颅骨对大脑发育的阻碍。婴幼儿大脑发育迅速,2岁已达到成人的70%-80%,因此2岁之前手术最为恰当。通过颅骨重建,解除早闭颅骨对大脑发育阻碍,预防智力、精神、语言、运动等功能迟缓发育的发生。定期监测婴幼儿的头围发育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