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疫情耽误肿瘤患儿病情 病理与临床多学科协作抢时间
2020/06/01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2235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一些肿瘤患儿的求医就诊。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病理科与临床多学科协作,迅速确诊一例儿童淋巴瘤并给予准确的治疗,及时扭转了患儿因疫情耽误的严重病情。
10岁的男孩周周,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2020年寒假周周回家后,周周的父母就发现孩子背部有一个蚕豆小小的包块。当时问孩子说是其他孩子碰了一下就肿了,所以也没引起重视。几天后,包块迅速长大了,周周父母赶紧带着周周来到了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做了背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需要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因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加之对疾病的不了解,周周的父母计划过完春节后再带孩子到省城长沙做检查和治疗。没想到春节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缘故,周周的父母一直都不敢出行。这一耽误,就是两个多月时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仅出现多处皮肤结节,而且肚子越来越胀,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现象。不得已的情况下,周周的父母带着周周来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当天立即被收住危重症一科进行紧急救治。
重症医学一科的袁远宏副主任医师给周周接诊后,立刻明白周周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确定诊断,然后给予准确的治疗,才可能挽回周周的生命。因此,袁远宏叮嘱周周的家属立即带着地方医院做的病理切片到病理科会诊,同时电话联系病理科介绍了相关的情况。病理科接到周周的病理切片后立即进行了会诊讨论,根据地方医院HE常规染色切片,初步判断是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考虑到患儿病情危重,病理科技术人员不辞辛苦,立即加急做免疫组化染色。当天晚上7点,病理会诊报告发出,周周被确诊为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晚8点,血液内科吴攀副主任医师给周周紧急会诊,并按照病理诊断给予周周上了化疗药物。重症医学一科严密监测周周各项生命指标,并做相应处理,使得周周平稳度过了来到医院后的第一个夜晚。随后几天,他的病情稳定下来,并转入血液内科病房。病理科通过进一步分子病理检测,发现周周肿瘤内存在ALK基因的异常改变,提示他可能属于预后较好的肿瘤类型。在医院多学科医务人员的团结协作下,为周周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周周因为疫情而耽误的严重病情得到了扭转。
新冠肺炎疫情后期,我院普外科及血液内科收治了大量儿童肿瘤病例。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通常进展很快。部分肿瘤患儿从一期发展到四期,可能只要三个月。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病理科调整工作时间,加快肿瘤患儿的病理检查速度,缩短病理报告等待时间。为肿瘤患儿与临床医师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外周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类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存在ALK基因的异常改变,我院病理科的ALK基因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ALK基因易位,引起ALK蛋白的异常表达,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与进展,ALK基因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近年来。我院病理科不断发展各项新技术。目前不仅能够开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LK蛋白的表达,还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LK基因的异常情况。从而提供给临床关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所需的资料。新技术在儿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肿瘤对孩子的健康危害非常大,但是早期诊断配合精准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此还需要提醒广大家长:平时如果发现孩子的腹部、躯干等有肿块,或者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或者较长时间某一部位的疼痛,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就医,以免耽误诊治。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