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关注医院公众号
分享
紧急!火灾来袭
2017/05/27 来自: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1726
    光阴如箭,转眼儿医即将迎来她三十华诞,而我一个奔五的男儿,也将步入为儿医服务24年。过去的虽已经过去,人生总有那么些感动,将永远留在心中,挥之不去,弥足珍贵。
    2013年,一个炎热的夏天。从7月上旬开始,每天骄阳似火,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儿童医院每年一度的特色项目——暑期高峰如期上演,儿医的领导们早已安排布置到位,各临床医技科室早已统筹计划、准备就绪,各行政后勤科室已按指示分段守位。虽然日门诊量如温度计上的水银柱一日比一日高,但医疗秩序与医院安全还是井井有条、保障得力的。
    眼看七月即将过去,正当大家沉浸在鼓把劲,挺过最高峰信心满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7月26日晚上7点多,我正在家里上网与一个英语学习网站聊着注册上课的事,突然接到动力二班值班人员梁军的电话,称听到一声猛烈而沉闷的巨响,紧接着闻到一股焦味,再过了几分钟就突然停电了。 我赶紧连电脑也不关,往急救大楼动力二班赶去。走到小区门口时,又接到消防监控室电话,声音几乎是在喊叫:“朱科长,快来呀,监控室门外的盖板下冒着滚滚浓烟,而且停电了,监控室地板下也在冒烟,人都呆不住了,快来, 起火了!”天哪,火灾,这个平时只在消防培训里、电视新闻里听到看到的猛兽, 居然会突然降临我们身边。我由小跑变成了飞奔,跑到急救大楼地下室北门口, 梁军已在那等候,称里面烟太大,不能呆人了。我赶紧拿出手帕,又从司机班找到一块毛巾,两人打湿后捂在口鼻上,用手机作电筒,往深处走去,当走到强电井边上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浓烟从强电井顶端建筑物的缝隙及强电井门缝 中呼呼地往外冒。梁军称听到这个方向传来巨响后不久,就闻到焦臭味,出门看时,已经在冒烟了。马上打电话给消防监控室,再过了3分钟就停电了。很明显,是电缆起火了。
    我立即从地下室的消防通道跑上一楼赶到消防监控室去。经过急诊大厅时,看见很多病人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时有几个保安正手拿应急灯和电筒,站在人群边大声呼喊:“大家不要慌,东头门外有异常状况,请大家赶快往西头 大门外转移,赶快!”有的人抱着孩子往西边去了,也有一些人出于好奇,没 有按指令行动。我赶紧对一名副队长说:“就说起火了,劝病人马上转移出去, 否则会有危险!”副队长应声开始疏散起来。果然,走出东门,就看见门外的 地面冒出五六股浓烟,且非常呛人。这里是急救大楼专用电缆沟的盖板,由于非常厚实,每块有200 多斤,平时是很难打开的。我赶紧打电话给两个维修队长,叫他们派所有能来的人,带上绳索与粗木棒、撬棍赶来。
    没过几分钟,我碰到了上司谢立华主任,向她简单地汇报了了解的所有情况,她连连说道,幸好就在监控室门外,第一时间打了110和119,派出所有 人已经到了,消防车马上就到。有人问起配电间是什么状况,我告诉他实际上 有几个低压回路已跳闸,为安全起见,配电间值班人员将跳闸回路所在变压器的全部开关都拉下了,现在整个急救大楼供电已全部中断。
    没多久,消防车到了。消防员个个全副武装,列队奔来。了解到这是电缆沟内起火后,一名负责人立刻问道:“谁熟悉地下的情况?必须查明火源,看 是在电缆中间烧起还是从周围烧到电缆的。”当时水电班长因住得远,还未到 医院。熟悉且下过地沟的只有我了。于是,消防队员让出一套呼吸面罩,头盔 和氧气钢瓶让我穿上。穿好后,我走出第一步时,差点没摔倒,钢瓶加头盔估计不下三十公斤,我从没穿戴过,一下子没适应。随后,消防队员一组六个人, 拿来一根很长的绳索随我从旁边通往地沟的楼梯摸索着向地下夹层走去。一边 走绳索也一路铺放,便于回撤时不会迷路。走进地沟没多久,由于人不能站着, 只能弯腰蹲着或爬行,沿途不断碰到拦路的电缆,且浓烟滚滚,即使是强光手电,1米以外也几乎看不清物件。爬出去十多米,后面的队长用对讲机发出了指令: 不行,这样太危险,有些破皮的电缆可能带电,马上撤。后来我又带消防队员从另一个可以站立的通道往起火的位置靠近,还是因为有成捆交错的电缆阻拦最终放弃。但消防队已基本判明起大火就在电缆沟内部而非其他部位。于是撬开了几块厚厚的盖板。果然,在2米多深的电缆沟内,可以看见明火。扑救立即展开。
    当我从第二处地沟上来时,离险情发生刚好过了半小时,手机突然响了,是保卫科长,他叫我立即到中庭花园来。到这里后,看见院长姚旭和党委书记李小松均已赶到医院了,正在这里现场紧急磋商讨论应对事宜。我把我知道的情况一一汇报给二位领导。随后看到肖院长也赶到了。又过了十几分钟,我去 检查内科楼电梯时,发现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护士长正带领着一些病人与家属从急救大楼二楼与内科楼连接处撤往内科楼1病室。原来这是困在急救大楼二 楼留观输液科的病人。二楼对面是新生儿科,无法容纳病人,只能往1楼来。 刚才,赶到现场的医院领导已发出紧急指令:医务部和护理部牵头,各科护士长、各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全部到院,分组负责将从急救大楼2楼至12楼的病人全部在1小时内安全转移到能供电的内、外科大楼各有陪护的病房,病情确实很轻可以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每家配备护士到附近宾馆去过夜。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病患大转移无声无息地进行着。由于我在现场配合消防队员灭火及 搬运物品,没有看到更多的转移病人场面。但我知道,当火灾发生4小时后,长沙市和雨花区有关领导、省卫计委领导、长沙市消防支队领导陆续赶到医院时,整个急救大楼已几乎是人去楼空了。所有领导几乎都不相信会撤离得这么 快,几乎都再次强调,再派人上去对每层每个房间搜索,不能留下一个人在大 楼里面。火势是可能蔓延的,一旦蔓延速度很快,很难控制。保卫办立即组织了所有参战的保安30多人,每3人一组进入大楼逐层搜人。20多分钟后各组 返回汇报,确定已经是一栋空楼了。这时电缆沟的灭火也已接近尾声了。
    在后续的艰苦拼搏中,院领导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与部署。首先布置了门诊损坏电缆的抢修,使早上8点的门诊开诊正常进行。然后是急救大楼临时电 缆的采购与敷设。第二天晚上就恢复了大楼的所有照明,36 个小时后,中央 空调、压缩空气、中心供气、供水等全部动力系统恢复运行。各科室病人开始 回撤。记得28日凌晨看到大楼突然灯火通明,且楼内凉风习习,可以住病人 的那一刹那,我们后勤几位骨干,水电班几位骨干,二位维修队队长,电力施
工队几位队长几乎同时大叫了一声“供电了”,然后瘫坐在地上。因为大家从26日晚上开始几乎是没有休息地连轴施工,实在累得不行了才轮流在地板上 睡上几个小时。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考验儿医人思想上团结,行动上果断,领导层有魄力、有担当,相关职能部门训练有素,互相帮助,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的大 仗。本来火灾是一种事故,但事后无论是政府各级官员,卫计委主要领导、消防支队各级指战员均对有着六百多张病床、一百多个输液卡座的儿科急救大楼突然失火但四个小时之内安全撤离所有病人,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件,没 有一个病人的治疗受到影响,没有一个患儿家长发出投诉和不满,这样超级疏 散的完美的结果感到惊讶和敬佩,虽不能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但在后来不同的场合与时间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就是:湖南省儿童医院从院领导到每位 员工,灾害应急救治处置是真正过得硬的。这就是我在7.26火灾事故中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论时光怎样飞逝,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后勤保障部办  朱旭
 
 

 

医院文化
医院LOGO是怎样诞生的
如今人们对LOGO并不陌生,都知道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标识,而我们医院的LOGO却诞生在20年前,那个对这种文化标识不太熟悉的年代。1997年3月,时任院长齐涤光跟我聊及一个很新的话题,即想办法建立一套能够体现医院文化的VI系统。他说,这是一个单位的文化标识,是走向市场的形象系统,而当时,VI系统在中国才起步,主要运用于企业和产品。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通过什么渠道才能获取其他医疗单位的LOGO做参考呢?那时候信件交往比较多,办公室经常收到各种信件。于是我把这些信封都翻了出来,希望能找到激活灵感的东西,但很失望,各类信封上鲜有LOGO,即便有,也只是个红十字,充其量再加个圆框。所以,这一块灵感激
2017-05-31
遇 见
依稀记得2015年7月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和儿童医院第一次相遇。经过岗前培训便开启了实习之旅。第一个科室去了泌尿二科门诊。在门诊实习的这个月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是“说”和“做”同时进行的,有时候甚至“说”要比“做”来得更为重要。在与病人沟通中,技巧占据着很大的因素,依然记得在门诊带教我的老师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功力”,让人不得不服。现在的临床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承老师教我的,多和病人交流和沟通,只有让病人信任你了,才能使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才能更好地缓解医患矛盾。“信任”是我们护士和病人之间最好的桥梁,我相信通过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今后这座桥梁会越来越牢固。  2017年1月,以一个医
2017-05-31
儿医大集体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医院的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发挥自身价值,医院的价值才会实现。如果说,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那么医院就是我们每位职工的衣食父母。医院荣辱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医院的主人,只有对我院的一草一木动了真感情,对工作有了兴趣,产生了激情才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时候工作不再有上下班之分,即便出差办事同样可以做健康教育,在饭桌上与朋友吃饭也可以做医院的品牌宣传,只有对工作有了这种如醉如痴的感觉,才可能干事、干成事。作为医院的主人,事事严于律己,处处想着他人,在院内自己代表着科室形象,在院外代表着医院形象。我们一句不当的言语都可能给患者造成误解,影响到医院的
2017-05-27
温暖的大家庭
不知不觉,从部队转业到我院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在人力资源部、后勤保障部、基建工程部工作和学习,由于地方和部队工作模式的差异,在工作过程中,难免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适应工作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领导们耐心的教导、同事们无私的帮助,让我这个无头苍蝇逐渐理出了头绪,同时也在细微之处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儿医大家庭人文关怀的温暖。我所工作和生活过的几个部门,无处不是人少事多,工作强度超大,但是同时无处不让我感觉到有如部队般的家庭感,同事之间团结协作、工作互补、相互关心,没有好为人师的说教,没有指指点点的议论,有的只是善意的提醒和无私补充,虽然工作上经常会有加班加点的情况,但是大家能在
2017-05-27
负一楼的青春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有欢笑,有泪水,有相聚,有分离。消毒供应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齐聚在急救大楼负一楼——我们的工作阵地,惜别即将光荣退休的老同事;欢送退居二线的老护士长;迎接年轻有为的新护士长。此时此刻,激情澎湃,思绪万千。面对退休,我们的老同事廖老师,在院领导、护士长及大家的祝福声中,此时已热泪盈眶,数度哽咽。工作三十余年,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在负一楼的消毒供应中心,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时间如水,岁月如歌,青春的笑靥早已化成了鬓角的微霜,年轻的面庞早已爬上了细碎的鱼尾纹,但她无怨无悔,有的只是感动与自豪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留恋之情,对儿医、对消毒供应中心、对同事们的依依不舍
2017-05-27
儿医大家庭
时光在不经意流走,而一年多前的事却犹如昨日,我仍然记得那么清晰,历历在目。每当想起时,都会暗自庆幸我和我的家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儿医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在那些最困难、迷茫、无助的日子里,因为有您,有相识或不相识的同事,以亲兄弟姐妹般情感,帮助我及我早产的渺渺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那是一年前,带着二胎的喜悦,我每天按时上下班,为最后的生产做准备。可是,仅孕七个多月的胎儿突然破水。从来遇事镇定的我束手无策,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带着迷茫、彷徨,那夜凌晨时分,拨通了护士长肖志容的电话,述说了境况。护士长急忙安慰我,并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要求我安心保胎,不用担心科里的事情,她为我临时调班安排假期。当时是全院三
2017-05-27
静配花开在黎明
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清冷的月光悬挂半空,人们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把闹钟取消了一遍又一遍,只为多贪恋一会儿温暖的被窝。可是在这个时候,静配中心早已灯火通明,风机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情景。 是的,我们是静配护士,护士长给我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静配花”。每天,当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我们被闹钟唤醒,或者被已然习惯早起的生物钟唤醒。我们放下对温暖被窝的眷恋,毅然起身,利落洗漱,悄声关门,踏着月光,赶往医院。每天这么早起床上班,是因为我们要赶在病房的护士姐妹们为患儿输液之前,将医生开出的药液准确无误地配置出来,然后再安全送往各个科室以供临床使用。 静脉配置中心,简称PIVAS。在这里,我们每天凌
2017-05-27
扛着红缨枪打“市场”
扛着红缨枪打“市场”——省直单位首家拓展部形成记今年的6月1号,我们医院即将迎来它的三十芳诞。在这样一个令人豪情满怀的时刻,我不由得想起和同事一起组建拓展部的那段难忘岁月。虽然已经过去14年,但那些苦乐参半的时光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2003年3月,两年一届的中层干部竞聘结束,我和邓莉、马琳组建了一个新部门——省直单位首家拓展部,当时的卫生厅没有主管我们的处室,各兄弟单位也无经验可以借鉴,三个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娘子军”顶着主管院长祝益民教授的“好好做,做不好就关门”的压力,开始“扛着红缨枪”打市场。当时拓展部的工作主要有三大块:湖南儿科急救网络(包括临床指导医院)的维护和拓展,中小学生体检以
2017-05-27
全天咨询:0731-85356114 院间转运:85600965 值班电话:85600908 健康体检:85356161
医院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梓园路86号 邮政编码:410007
微信服务号
患者满意度调查

©1985~2021 WWW.HNETYY.NET 湖南省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21013号 |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