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对于黑夜,作为护士而言,对它真的爱不起来。
因为每一个夜幕降临之时,属于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吹响号角,一场风雨欲来的大战也许正悄无声息地藏匿在黑夜之下。每一个熬过夜的同志都知道,熬夜之后第二天精神恍惚、食欲不振,干啥啥没劲,吃啥啥不香,还容易皮肤弹性变差、内分泌紊乱。都说“熬着最长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这种用生命在熬夜的精神我们不推崇,却无从选择放弃,因为夜里还有生病的小宝贝们需要照顾,总要有人去守护这一方的安宁与健康,而黑夜里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容易让病魔钻空子。
夜班焦虑症或许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难题和困惑,它就像黑夜的影子,难以摆脱。白天的喧闹,到了晚上,就像被人强行按了暂停键,心绪往往难以平静。我常常在夜班入睡前会反复确认是否调好闹钟,生怕自己睡过头,然而可笑的是经常闹钟已响,我还未曾入眠。焦虑就像深陷在泥潭的人,越是挣扎,越是难以自拔。明明眼睛是闭着的,身体是放松的,大脑却是时刻清醒的,而你却无法阻止它高速运转。于是我们常常自我安慰“没事,闭目养神也好”。若是哪天能顺利的睡上个两三小时,醒来必是欣喜若狂,“我终于睡着了”,在外人眼里或许难以理解,于我们却是弥足珍贵的睡眠时间,实在是可悲可叹。
漫漫长夜,一旦开启,我们便成了不知疲倦、高速转动的陀螺,难以停歇。夜里,一个人巡视病房,走在长长的空荡走廊上,四周安静地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偶尔会有蚊子在周身盘旋叫嚣着想伺机下口。轻轻地推开房门,借着窗外透来的微弱月光,打量着睡梦中的患儿,悉心地盖好裸露在外的身体,量量体温,终于正常了,不枉我这么多次的奔走,看着患儿睡得香甜,平安无事,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半截。孤独地坐在护士站,敲击着键盘,详细地记录每一个患儿的生命体征,核对每一张输液卡、雾化、口服药单,文字在指尖飞舞。当尖锐的电话铃声响起,预示着这一夜将要更为艰难,收治病人,输液,观察病情,量体温。。。。。。又将是一个通宵达旦的晚上。
在每一个默默守护的深夜,我曾无数次想起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海棠花在深夜盛放,即使无人欣赏,依然花开不败。我们何曾不像黑夜的精灵,在急诊室、配药间、病房、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地方翩翩起舞,独自绽放。其实仔细想想用一个人、一群人的未眠换来那么多患儿家长的安心睡眠,也是挺有意义的。
当天空渐渐泛出鱼肚白,夜色逐渐褪去,阳光躲在厚厚的云层隐约可见,这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平安无事。带着深深的黑眼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一刻内心前所未有的的平静。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