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3月17日电 (记者 林洛頫 通讯员 姚家琦) 17日,在第十五个“全国爱肝日”前夕,湖南省儿童医院发布数据,称该院2011年7月至今,共接诊、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者及患者1123人次,其中超过九成为母婴传播。
记者今天在该院就见到了6岁的男孩贝贝(化名)前来接受医生检查。贝贝的妈妈说,自己是一名“大三阳”患者,虽然怀孕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干预,孩子出生后也按期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去年孩子入学体检还是发现了感染;贝贝目前必须按时吃药,定期来医院复查。
“儿子感染了乙肝,都怪我,我心里特别难受”,贝贝妈妈自责不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留下了眼泪。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李双杰介绍,像贝贝这样的孩子有10%可能是宫内感染,90%为出生时血源性感染和出生后密切生活接触引起的感染,孩子虽然按期接种了疫苗,但家长并没有到医院做过专科检查,确认体内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或产生抗体。
据介绍,我国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达到了0.96%,而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肝病专科近5年时间已诊治乙肝病毒感染者及患者1123人次,感染及发病儿童中年龄最小的为6月,最大的17岁;4-8岁为高峰,约占接诊人数的30%;男稍多于女,农村多于城市,这些孩子中90%的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父婴、输血、性生活,以及密切生活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最主要的母婴传播又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垂直传播,另一个是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指怀孕期间,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宫内胎儿,但这只占母婴感染率的10%;更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也就是胎儿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
“不是说乙肝感染者就不能生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情干预、妊娠和哺乳,也是有可能生养健康的宝宝的”。李双杰介绍说,目前按期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将其清除,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据悉,孩子在规范接种后,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孩子体内是否真正产生了抗体。部分人群注射后可能并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同时,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因此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由于人体肝脏有较强的代偿功能,导致肝脏方面的疾病往往在早期很难察觉,一般都是通过常规体检提示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才发现,如果等到出现临床症状时都已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李双杰说,“虽然很难早期发现,但细心的家长仍然有迹可循”。面色发黄、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厌油、呕吐、上腹部胀痛等都可能是肝病的表现,家长需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