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1月8日电 最近北上广接连出现儿科停诊、限诊,社会与家长的各种评论,医护人员的难言苦楚,让儿科又一次陷入“口水风波”。还有多少人愿意来为孩子们的健康而接力站岗?1月8日,湖南省儿童医院举行一年一度的儿科毕业生“双选会”,畅通就业渠道,通过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面对面的形式,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学毕业生们,注入一针温暖的强心剂。
“今天我带着希望而来!”在双选会现场,今年26岁的娄底小伙刘尧喜不时来到各单位的展牌前了解招聘信息。作为南华大学儿科学院小儿骨科方向应届毕业研究生,享受国家级奖学金、发表过SCI论文的他有着非常明确的的职场规划。他说:“我就是喜欢小儿骨科。”
2013年毕业于湘南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系的刘尧喜,本科班有35个同学。“当我选择儿科方向继续深造的时候,不少同学都表示难以理解,苦口婆心地劝我,甚至开玩笑说我脑壳长了包。”刘尧喜笑着说。后来刘尧喜了解到,35个同学,除了他自己,只有一个人同样选择了儿科方向。
“都说儿科医生不好当,可我不这么看,孩子是最单纯的,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还有老师的精神力量,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刘尧喜的研究生导师,是知名专家、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主任梅海波教授。“梅老师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医学机器,随时在工作状态,”刘尧喜说。在临床实践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年手术量超过2500台次,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骨科手术时间往往很长,老师常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腰痛得直不起来,可他从没有喊过累,别看他身材长得高大威猛,其实是个十足的暖男,在孩子们面前总是笑眯眯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梅伯伯。”
像刘尧喜这样心怀医学梦想,参加本次双选会的共有 258名医学生,其中临床研究生35人,本科生50人,护理本科35人、专科138人。参与招聘的用人单位共有包括珠海市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5家省内外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家。
“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相对应的,是紧缺的儿童医疗资源。十多年来中国的儿科医生仅仅增加了5000名,中国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医生数仅为0.26名,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医生数为1.6名医生。”南华大学儿科学院院长、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说。
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而儿科门急诊量却达到4.65亿人次。我省共有儿科医师10206人,全省门急诊量突破1400万人次。随着国家对“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儿童健康需求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儿科诊疗有很强的特殊性。”姚旭坦言,一个孩子看病,一般是2个甚至更多的人陪同,而年幼的孩子大多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症状,陪人们对病情的讲述往往众口不一。这就需要儿科医生水平更精湛,判断更准确,同时也承受着更高的医疗风险。
同时,儿童用药剂量小,用药品种有限制,也不适宜做过多医疗仪器检查,因此儿科往往成为收入“困难户”科室,这也成为一些基层医院儿科医生人才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同时导致了大量的患儿涌向大城市专业儿童医院,排队、等候等问题接踵而来。(通讯员 姚家琦 王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