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11月17日讯 (记者 段涵敏 实习生 谈馨 通讯员 姚家琦 李奇)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当天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发布该院住院早产儿数据:据统计,2014年省儿童医院收治早产儿2339例,较2011年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384例增多了955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躺在暖箱里正接受救治的早产宝宝 通讯员 李奇 摄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躺在暖箱里正接受救治的早产宝宝 通讯员 李奇 摄
专家分析,“早产儿包括晚期早产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呼吁社会多关注早产儿救治。
未来1-2年 早产儿或将呈阶段性增加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湖南省儿童医院医院早产儿ICU主任高喜容教授介绍,感染、多胎生育、高龄生产、遗传等因素可导致早产,如果护理不当或救治不及时,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视力、听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每年约有100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近10年来,全球早产儿发生率快速增长,现约为10%,中国每年出生早产儿在100万以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赶生“二孩”的高龄孕妇更是早产的高危人群,专家预测,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在未来的1-2年出现阶段性增加。
胎龄34-37周 晚期早产儿难受重视
11月16日,一名来自益阳、胎龄35W+4D出生的“晚期早产儿”因抢救无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ICU病房不幸夭折。高喜容介绍,“这个孩子是头胎,出生4天患儿黄疸家长不顾医生的劝阻,强行带孩子出院,生后8天黄疸加重反应不好,仍在家给孩子办喜酒。直到生后9天才到医院就诊,孩子从益阳转到我院时没能抢救得过来。”高喜容坦言,看到孩子的转诊记录和当地医院的病历资料,还有家长几乎崩溃的样子,她十分难过,也呼吁宝妈宝爸更为关注“晚期早产儿”的护养。
“出生胎龄在34周-37周的称为晚期早产儿,又称为‘近足月儿’。其出生率约在所有早产儿总数的三分之二。”高喜容说,通常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焦点都在28周-32周出生的早产儿,越小越重视。而事实上,晚期早产儿往往也要拼闯五大生命难关,才能摆脱死亡威胁,如不住院规范治疗,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专家:晚期早产儿生存要闯五大生命难关
高喜容介绍,早产儿尤其是晚期早产儿,需要闯过黄疸、感染、呼吸、喂养和脑损伤五大生命关卡,才算是发育正常的健康宝宝。
一是黄疸关,对比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更容易发生黄疸,其黄疸高峰可能较足月儿迟,持续时间也更长。因此,早产儿应严格监测黄疸变化,频次为1-2次/天,直至黄疸明显消退。
二是感染关。母亲宫内感染是引起早产的原因之一,而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更加容易感染,二者互为影响。早产儿几乎都应该住院治疗,立即进行血液培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直到观察和检查排除了感染。
三是呼吸关。胎龄34周出生早产儿患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是胎龄38周以上出生婴儿的40倍,加上出生时可能有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等的损伤,早产儿需早期使用表面活性物质,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
四是喂养关。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更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等情况。母乳对早产儿的免疫、营养和智力方面都非常有利,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少,还可减少成年后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五是脑损伤。35周出生的早产儿其脑重量仅约为足月儿脑重量的2/3,也就是说35周-40周胎儿的脑重量还可增长50%。黄疸、感染、呼吸、喂养问题处理不当,都将对孩子的脑发育造成影响。轻者患儿长大后更易发生学习障碍、心理行为异常等情况,自闭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高;重者将造成脑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不可挽回的损伤。
高喜容呼吁,预防早产儿出生,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在关注小早产儿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晚期早产儿。在适龄生育期,夫妻双方都应积极锻炼身体,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为生育健康的宝宝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孕期孕妈妈更应重视保健,远离易造成胎儿损伤的环境和因素,定期做好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早产。高喜容说,“对于这些过早到来的宝宝们,必须要在医院多待些日子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积极减少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