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届中国医师节,恰逢我的夜班,这是很平常又不平凡的一个夜班。
一场暴雨的洗礼,带来了些微的凉爽。在你们酣睡的美梦里,我们正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闭性极好的N95口罩和隔音效果超棒的面屏穿梭在灯火通明的感染科发热门诊。雨后的夜晚特别安静祥和,门里面的世界却热闹非凡。等候看诊的患儿及家长们,或疲惫不堪或焦急万分……看完医生等待结果的家长们或抱着患儿哄睡,或轻声细语安慰,或牵着小手来回走动,或安静坐着欣赏外面的夜色。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祈祷黎明快点到来,希望孩子快点好起来。
我们发热门诊的医生是最忙、最辛苦的,因为这身装备,给医师们看诊、问诊都增加了难度,他们要不断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仔细询问着患儿的病情和流行病学史,耐心检查着患儿的身体,用尽全力去听肺部、心脏看是否有啰音,杂音,心里细数着心跳频率。即使嗓子在冒烟也要努力提高分贝去和家属沟通交流,生怕家长没有听清。有时候一个微笑或点头,那是我们在与患儿及家长“眉目传情”,这种非语言沟通对穿着防护服的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今天晚上看病的患儿并没有因为暴雨的原因而减少。已经入秋的长沙还是闷热难耐,高温不减。预检分诊护士妹妹仔细查看“双码”,询问流行病学史,登记信息,指导家长缴费做核酸。发热患儿都要做核酸,新冠核酸采集室也是不断有患儿的哭闹声传出来。患儿看着全副武装的护士阿姨张紫薇,对她心生畏惧,采集时不配合,用力扭动着身体,嘴巴哭喊着,鼻子抽动着,由于肌肉的收缩与患儿的紧张,采集时难免会产生疼痛,即使护士阿姨已经很温柔、轻巧、专业得采集了。采完核酸排队看医生,导诊马叔也是非常耐心得给患儿量体温,测体重,按挂号顺序登记,指导患儿有序就诊。今天的夜班医生是刘芙蓉副教授医师,还没来的及感受节日气氛的她,一接班就一刻不停,认真看完一个又一个发热患儿,询问病史,检查体征,开好检查,打印病历,一人一诊室,一看一消毒。她说:“当深夜睡意来袭时最痛苦,你要硬着头皮,时刻保持清醒,因为患儿无小事,你努力睁大眼睛对着化验结果和患儿的病情做出判断,或拿药回家,或打针输液,或住院治疗,一一解答。”
五、六点左右有个患儿来护士站做检查,当他妈妈拿着病历本和缴费单过来的时候,他怯怯地望着我,身子缩在妈妈怀里,小声地 问:“妈妈,要打针吗?会不会疼?”她妈妈微笑着说:“我们给医生阿姨做个检查,看宝宝哪里生病了,哪里有病毒,然后我们就把病毒杀死,就可以回家了。”当我打印出条码,核对信息,告知是做甲、乙流腺病毒检查,要采鼻拭子的时候,小男孩哭着说“妈妈,我害怕,我不要捅鼻子做检查。”他妈妈又解释安慰道:“做检查不疼,你不要乱动,我们早点做完检查就可以早点回家啊。你看今天是中国医师节,是医生阿姨们过节。她们都困了,都没有睡觉,还在上班。我们配合一下下,赶紧做完然后让阿姨可以快点休息,好吗?”听到他妈妈的话,我内心触动了,正在签字的手抖动了一下,感慨万千,感动于细微处的温暖。作为一个圈外人,一名患儿家长,她居然知道今天是医师节,真的很让我感动、惊讶,也非常感谢她对我们工作的理解。虽然今天不是我的节日,但是也为所有医生们感到骄傲和高兴,有人记住了你们。
小男孩在妈妈的安抚下配合我做完了检查,虽然有点不舒服但是他没有乱动,他好小声地带着哭腔对我说:“谢谢阿姨。”我笑着跟他说拜拜,使劲睁着惺忪的睡眼,指导他们送检,告知出结果时间。目送他们离开护士站时,我往窗外看了一眼,天亮了,温温润润的朝霞钉在天边,太阳耀眼的光芒从云朵里穿行,划破了黑夜的沉闷。大厅里候诊的患儿越来越少了,卫生员阿姨正在搞卫生,这预示着我们忙碌的夜班快要结束了,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下班时看了一眼诊室,刘芙蓉医生还在加班给患儿看病,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是医师节,祝医生们节日快乐!致敬那些怀着医者仁心,用赤诚热血去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爱你们一袭白衣下的默然坚守,爱你们无影灯下的精湛技术,更爱你们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长沙高温依旧,我们热爱不减。 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对工作的热情不减,对守护患儿健康的热爱从不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