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后勤党总支组织26名党员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开展以“党的坚强领导铸强军之路”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大清早,虽天气灰蒙蒙,计算机研究所党委书记欧阳登轶却提前在约定的时间等候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欧阳书记身穿上校军衔军装,挺拔的身姿和满面春风的笑容,让我们立感和蔼可亲。他引领我们走入宽敞明亮的计算机学院院史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题写的“厚德载学,强军兴国”几个金光大字。在这里,我们感受了一场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我国军队超级计算机发展的壮丽诗篇。
国防科大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也就在这一年,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前身计算机系开创人,中国计算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慈云桂教授从中央军委手中争到了研制我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历史重任。在仅有几本教科书、无任何技术图纸资料借鉴的前提下,几百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攻关和实验,光是三班倒焊接一百多万个电路板连接线就耗时三个月。天天晚上一碗面条充饥,以至于后来实在吃不下去了,请示院领导配发了一点当时很少见的饼干桃酥打打牙祭,并包上1块给家人分享,折射出理工男们的温心。他们仅用五年且只花费预算的三分之一研制成功了清华大学预计要十年才能完成的每秒可运行1亿次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虽不及当时最先进的美国巨型计算机的10亿次/秒,但内存与稳定性却超过了美国。从此,科大的计算机系的科技人员开始用“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以平均5年升级一次的速度在巨型计算机系统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现在已完成天河二号巨型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计算速度更是达到了10亿亿次/秒,连续6年获得世界第一。该项目为我国的军事、航天、气象、医药、交通等诸多重要领域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骄人成绩的取得,是几代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西方科技强国尤其是美国历次卡脖子中团结奋战的结果。天河学院三十多年来积劳成疾倒下牺牲的有17人。这些默默无闻的、无论牺牲的还是在继续拼搏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是当之无愧的的民族英雄,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攻,功不在我,功必有我的崇高理想和气节。
参观完计算机学院院史馆及天河二号机房后,欧阳书记精心为党员们准备了一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十分接地气的党课,学习活动开展了热烈地问答式讨论互动。
学习结束时,后勤党总支联系院领导曹霞副院长做总结性讲话,她代表后勤党总支对欧阳登轶书记领导下的核心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院团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激励儿医后勤人要学习计算机研究院团队这种不忘初心,勇攀高峰的精神,让银河精神照亮我们民族之魂,为祖国的强盛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后勤党员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唯有国魂是最宝贵的,丹心从来系家国,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要客观承认和世界强国暂时的差距,保持清醒的头脑,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时不待我,共克时艰,化危为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