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的事情的一种爱。”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认真去做这件事,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恰当的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感染科罗如平主任,就是这样一个把责任和担当始终扛在肩上的人,在医院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她用爱书写着救死扶伤的大义。
坚决不放走每一例疑似病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突袭,感染科成为了医院抗疫第一线。作为医院新冠病毒救治专家组组长和感染科的主任,罗如平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坚决不放走一例疑似病例”,这是她在医院专题会议上的态度。“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不仔细不认真放走一个疑似病例,那就有可能放走了一个传播源,会给患儿、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不可预估的伤害。”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每一位收治入院的患儿她都逐一了解和会诊。
1月23日,在科室出现首例疑似病例后,凌晨三四点她还放心不下,询问病人的病情进展。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她还主动参与医院联合湖南电台组织的“空中问诊室”活动,在线解答群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的相关问题,传播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我们有经验,大家要有信心
医院启动应急预案后的第一周,全科上下如临大敌,大家思想都比较紧张,特别是一些没有参与过禽流感、SARS救治工作的年轻人。她第一时间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病例诊治方面的知识,并分享自己作为治疗组组长抢救中国首例及另一例年龄最小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经历,给大家及时充电并释压。
“虽然这个病毒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现在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为了避免人员集中交叉感染,她组织科室人员分批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个人防护操作演练,确保每一名成员都熟悉工作流程和防护标准。对个别掌握不熟悉和有其他困难的人,她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提供帮助。科室在商量进入隔离病房的人员,好多年轻人主动写了入党申请并请缨报名。她在向党委书记谭李红和院长赵卫华汇报工作时讲到,本以为年轻人不敢进去,没想到最后都让年轻人抢了先。
越是这个时候思想越不能放松
“@儿研所李梨平,谢谢!你又撤回去了,我心一惊。”2月5日晚上7点20分,儿研所李主任在医院“新冠防控群”发消息说“报告:今天外送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隐性。”随后又赶紧撤回去了,罗如平第一时间发信息问到。原来,李主任比较严谨,发现报告里少了“核酸”两个字,这才让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每天等李梨平主任这句报告是群里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件事,也是她最紧张的时候。
幸运的是,截至目前医院还没有一例确诊病例,这让大家都很高兴。“这是场持久战,大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越是这个时间点,越是情况比较乐观的时候,大家越不能放松。”每次科室小交班她都要提醒每一个人。面对专家们对疫情的判断,她知道现在的形势依然严峻,思想上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
希望多报道年轻的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后,新闻媒体的镜头都聚焦到了抗疫一线,感染科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把镜头多留给年轻的医护人员,希望媒体多报道她们的事迹”,这是罗如平给科室副主任刘静和护士长马媚媚说的话。“都说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不愿意吃苦,缺乏奉献精神,但是通过这次疫情考验,我们的年轻人都是冲到了前面,她们有责任,有担当,我知道的有几个人都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参加到一线工作的,真心为她们自豪和点赞。”
“22岁党员女护士,布满血痕的手写满顽强和担当”“我在隔离病房里的三天三夜”“我在隔离区值班的那些事”等宣传报道,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胡佩、肖耿吉、陈莎等年轻医护人员,却很少见到罗如平的名字。
我是这个战斗堡垒的一名成员
针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和中央、省委以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的工作部署,院党委决定以感染科为主体成立抗疫前线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在科室党员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的时候,她也站在队列的最边上。她说:“虽然我是一名民进会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是抗疫前线临时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的一员,是医院抗疫前线的一员,是党的一名干部”。
危难知高下,板荡识英雄。在这场来势汹汹的战役里,罗如平用她的坚守与担当、爱与责任树立了巾帼英雄的典范。